醉魚草狀莢蒾,灌木,落葉植物。聚傘花序,果實橢圓形。主要分布于中國陜西、甘肅和湖北等。
中文名稱 | 醉魚草狀莢蒾 | 拉丁學名 | Viburnum buddleifolium C. H. Wright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木蘭綱 | 亞綱 | 菊亞綱 |
目 | 川續(xù)斷目 | 科 | 忍冬科 |
族 | 忍冬族 | 屬 | 莢蒾屬 |
種 | 醉魚草狀莢蒾 |
生于山坡叢林或灌叢中,海拔700~1500米。
A. Rehder 認為本種與 V. veitchii C. H. Wright(現(xiàn)作為聚花莢蒾 V. glomeratum Maxim. 的異名)接近。本種與該種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葉較狹,通常呈矩圓狀披針形,雄蕊示高出花冠。但從本種的同號模式標本 E. H. Wilson 1863 的照片來看,它在外形上很象金佛山莢蒾,與后一種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是落葉性灌木,葉紙質,邊緣有明顯的波狀小齒,側脈大部分直達齒端,而金佛山莢蒾則多為半常綠灌木,葉厚紙質,全緣或少有具不明顯的小齒。本種與聚花莢蒾和金佛山莢蒾的真正關系,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落葉灌木,高達3米;當年小枝、冬芽、葉下面、葉柄、花序和萼筒均被由黃白色或帶褐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二年生小枝灰褐色或褐色,漸變無毛,散生圓形小皮孔。葉紙質,矩圓狀披針形,長6~11 (~18) 厘米,頂端漸尖,有時鈍形,基部微心形或圓形,邊緣有波狀小齒,老葉齒不明顯,上面密被簇狀、叉狀或簡單短毛,側脈8~12對、直伸至齒端或部分在近緣處互相網結,連同中脈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小脈下面稍凸起或不明顯;葉柄長5~15毫米。聚傘花序直徑4~7厘米,總花梗長1~1.5 (~2) 厘米,第一級輻射枝6~7條,花生于第二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倒圓錐形,長2~3毫米,萼齒三角形,頂稍尖,基部連,合,有少數(shù)簇狀毛或幾無毛;花冠白色,輻狀鐘形,直徑7~9毫米,無毛,筒部長約2毫米,裂片卵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與花冠裂片幾等長,花藥寬橢圓形,長約1毫米;花柱高出萼齒。果實橢圓形;核長約7毫米,直徑約4毫米,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
可播種繁殖,亦可扦插繁殖。應用:叢植應用于花境布置和庭院觀賞中。因為其花色多且花香是一種很好的引蝶花卉。在北方園林中可應用于草地、坡地叢植觀賞(池畔不宜栽植,以免花葉落水為害魚類),也可作切花用。在歐...
醉魚草如何人制作加工才能拿去醉魚``?醉魚草藥的加工``魚吃了醉魚草的花瓣和葉子會中毒,漂到水面上來,狀似是魚醉了
粉色好。粉花醉魚草是耐寒植物。較多用于園藝修飾。落葉灌木,高1-2.5m。樹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兩面被短白柔毛,老則脫落。單葉對生;具柄,柄上密生絨毛;葉片紙質,卵圓形至長圓狀披...
主要分布于陜西西南部、甘肅南部和湖北西部。
格式:pdf
大?。?span id="canru8k" class="single-tag-height">249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4
目的優(yōu)選醉魚草果實總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藝。方法以醉魚草果實總三萜提取率及浸膏得率為考察指標,采用正交試驗,對乙醇濃度(A)、提取時間(B)、提取次數(shù)(C)、料液比(D)4個因素進行考察,篩選出最佳提取工藝。結果優(yōu)選出最佳提取工藝為80%乙醇,料液比1∶10,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結論優(yōu)選的提取方法適于醉魚草果實總三萜的提取。
格式:pdf
大小:249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8
采用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0μm);柱溫30℃;流動相:乙腈-水(梯度洗脫:0→30 min:10%~50%乙腈);流速1.0 mL/min;Alhech 2000 ES ELSD檢測器;漂移管溫度110℃;氣體為空氣;流速3.0 L/min;進樣量5.0μL。建立高效液相色譜-蒸發(fā)光散射檢測(HPLC-ELSD)法測定細風輪菜中醉魚草苷Ⅳ的含量。結果醉魚草苷Ⅳ在5.18~15.54μg的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r為0.9997);平均回收率(n=5)為101.3%(RSD=0.59%)。本法簡便、準確、重復性好,可作為細風輪菜中醉魚草苷Ⅳ含量檢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