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來,學科梯隊主要完成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10項。主持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點)項目1項,參加4項。建筑設計獲得國家優(yōu)秀設計銀獎2項,銅獎1項,部省優(yōu)秀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一等獎8項、二等獎8項;2人獲得中國建筑教育獎,2人獲得中國建筑教育獎特別獎;此外學院教師還獲得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獎、青年建筑師獎、優(yōu)秀圖書獎、國內外建筑規(guī)劃設計競賽獎。在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的主持數量上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處于領先地位。
2005-2007年間,出版專著、教材及譯著54部,在該學科最高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34篇,在其他核心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82篇。
2014年,湯曉駿、張涵昱11名學生獲得HUA·青年設計師國際交流基金獎項。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稱號。
2021年9月26日,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楊廷寶、劉敦楨和童寯教授長期在系任教。齊康、鐘訓正、程泰寧、王建國院士 為代表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中青年教授在教學科研的同時,創(chuàng)作設計了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建筑,獲國家金質獎2項、銀質獎3項、銅質獎3項; 部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0余項, 其它省部級獎60余項。1990年以來, 本學科教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一直居國內同類學科領先地位。
學院擁有4名 院士 ,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4名博士生導師。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12人入選省人才培養(yǎng)計劃。學科現有專任教師117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5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2%,超過70%的教師有國外攻讀學位、學習進修和科研合作的經歷。學科已形成一支以院士等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骨干、年齡結構合理、年富力強、視野前瞻,團結和諧、勇于開拓的學科隊伍。
一批中青年學者逐漸在城市設計、空間發(fā)展理論、城市建筑一體化、歷史街區(qū)保護GIS技術等專業(yè)方向嶄露頭角、形成特色并產生全國性影響。這些青年學者(8人)均獨立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3人承擔過兩項以上的基金項目研究,其獲準數量、研究水平和得獎數量均在全國同類學科中名列前茅。
科學研究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域建筑學和城鎮(zhèn)建筑規(guī)劃設計,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高速城鎮(zhèn)化背景下的城鎮(zhèn)共建形態(tài)轉型理論及相關技術,數字技術在城鎮(zhèn)建筑學中的應用,中外建筑理論和遺產保護,小城鎮(zhèn)人居環(huán)境規(guī)劃建設理論及相關技術等。
東南大學擁有國內一流的學科實力和水平。2001年,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和建筑歷史與理論雙雙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并列全國第一,占全國同類學科的三分之一),2007年評為建筑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全國僅有的四校之一)。2008年,建筑學在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三(并列),2012年,建筑學在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二。
2011年,學院獲得建筑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美術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學科構建了“地域性建筑創(chuàng)作和城市設計”、“城鎮(zhèn)建筑遺產保護”、“冬冷夏熱地區(qū)建筑技術集成”和“數字技術應用”等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基本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科布局。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的建筑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風景園林學等學科實力在全國都是一流。在2012年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建筑學名列全國第二 ,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名列全國第三 ,風景園林學名列全國第二 。
本學科所在學院是全國高等院校建筑學學科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歷屆主任掛靠單位,一直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
東南大學和同濟大學建筑學院實力強的是同濟,宿舍環(huán)境好一點的是東南,你如何選擇?我選擇同濟。
創(chuàng)立于1927年,歷經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筑系、南京大學工學院建筑系、南京工學院建筑系等發(fā)展階段,是中國現代建筑教育的發(fā)源地。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工學院分出,工學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設在南京...
不好考,近幾年,學校都開始對本校的研究生實行保護政策,外校的學生機會很小,如果實力不強,最好別作死,如果你是那種可以毫無疑問的被保研,但是你又想作死的,你可以試試,如果你沒被保研,那就老老實實的選擇容...
(1)歷史傳統(tǒng)悠久,學科底蘊豐厚;學科團隊實力雄厚,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建筑學科和建筑教育基地,在老、中、青幾代人的共同奮斗下,學科人才輩出,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的學科建設和科研教學成果。一批中青年知名學者在建筑設計、城市設計、建筑歷史、遺產保護、建筑數字技術應用等領域形成研究特色并產生全國性的學術影響。
(2)傳統(tǒng)優(yōu)勢繼續(xù)保持,學科方向不斷拓展,研究成績斐然
依托學科傳統(tǒng)優(yōu)勢,關注國際學科發(fā)展前沿,致力于跟蹤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結合科技部重大(點)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青項目及省部科技攻關等,顯著拓展了學科領域,為本學科研究依托國家重大社會需求和建筑科技的發(fā)展進步做出重大成績,學科整體實力始終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3)參與國家和省市地方政府重大科技攻關和規(guī)劃設計項目并取得顯著成績
以項目建設帶動學科建設,推進建筑行業(yè)的科技進步,完成一系列國家級重大工程項目和各級政府委托的研究和工程規(guī)劃設計和咨詢項目,獲獎等級和數量在全國同類學科中名列前茅。
(1)本科生
建筑設計、城市規(guī)劃、景觀學、建筑遺產保護。
(2)研究生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建筑技術科學、美術學、景觀學、建筑遺產保護與管理。
學科由建筑學院、建筑研究所、建筑歷史遺產保護研究院、CAAD專業(yè)實驗室、SEU-UNESCO GIS中心等構成,并與校城市規(guī)劃研究院、建筑設計研究院形成產學研一體體制。80年來,建筑學院已經為國家培養(yǎng)了近3000名高級建筑人才,其中校友中有院士11人,畢業(yè)生中有院士9人 ,建筑工程設計大師10名。
學院擁有城市與建筑遺產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東南大學合作的GIS中心和VR實驗室,建筑學院與瑞典皇家工學院合作的生態(tài)建筑研究中心以及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CAAD)國家專業(yè)實驗室。擁有大型建筑環(huán)境艙動態(tài)研究平臺、建筑遺產信息采集實驗平臺、城市與建筑遺產保護的數字化平臺、建筑遺產關鍵材料性能退化研究平臺等四個開放實驗平臺。
東南大學建筑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和“建筑歷史與理論”雙雙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均為所在二級學科排名第一),2007年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全國僅4所大學擁有)。
學科構成了“地域性建筑創(chuàng)作和城市設計”、“冬冷夏熱地區(qū)建筑技術集成”、“數字技術應用”三大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基本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科布局和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的學科態(tài)勢。
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系(1927年)→國立南京大學建筑系(1949年)→南京大學建筑系(1950年)→南京工學院建筑系(1952年)→東南大學建筑系(1988年)→東南大學建筑學院(2003年至今)。
屢開先河,積淀豐厚影響深遠。作為中國最早的高等建筑教育院校,1950 年代首開新中國自主編寫專業(yè)教材之先河,迄今已出版數十部開創(chuàng)性教材。先后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高校優(yōu)秀教材特等獎”“教育部精品教材”等榮譽,認可度高、影響力廣,如《中國建筑史》已發(fā)行七版/58印次/76.6 萬冊,使用校 213 所。傳承創(chuàng)新,課改并進教研融合。近年來立足服務國家戰(zhàn)略及學科發(fā)展前沿,高階、創(chuàng)新推進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將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修訂,同時涌現出《城市設計》等一批引領專業(yè)方向的“新經典”。有 8 部入選“十一五”“十二五”國規(guī)教材,近 30 部入選“十三五”省部級重點及規(guī)劃教材。領軍擔當,持續(xù)領航專業(yè)教育。自 1961 年首屆“建筑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到 2020 年“高校土建類建筑學課程教材與教學資源專家委員會”,持續(xù)承擔主任單位職責,引領我國建筑學(類)專業(yè)教材與資源庫建設;1989 年起擔當教育部全國高校建筑類教指委主任單位,領銜制定全國性的專業(yè)教育戰(zhàn)略指引和政策規(guī)范。
學科擁有2門國家精品課程(建筑設計、中國建筑史)、1門江蘇省精品課程(城市規(guī)劃),承擔教育部理工類教學改革課題1項(獲準年度全國僅11項)。近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學院同學作品獲2011 年國際建協(xié)(UIA) 國際學生設計競賽大獎金銀和優(yōu)秀獎各1項。
學院在校的本科生849人,碩士研究生541人,博士研究生178人,連續(xù)三年開設海外班。近5年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篇,省級優(yōu)秀博士和碩士論文多篇;先后選派70余名博士生出國深造和聯合培養(yǎng),60余名學院畢業(yè)生到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瑞士蘇黎世高工、日本東京大學等世界名校深造。比如:2013年學院有5名本科生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攻讀建筑學碩士,另有幾名學生被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建筑聯盟學院等國際一流大學錄取。
學院在歷屆全國大學生建筑學設計競賽和作業(yè)評比中成績均獲名列前茅。主辦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國際會議6次,與美、英、法、日、瑞士、瑞典、荷、德、奧、韓、澳、新加坡等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與UNESCO等國際組織一直保持經常性聯系,同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展開了系列國際聯合教學并互認學分,開展多項重要的國際和國內科研合作項目。
楊廷寶:中國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四杰”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劉敦楨:中國著名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建筑四杰”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童寯(拼音:Jùn):中國著名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建筑四杰”之一。
戴念慈: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齊康 :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首屆中國建筑界的最高獎“梁思成建筑獎”得主(名列榜首),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期、二期總設計師 。
吳良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0年獲首屆“梁思成建筑獎”。創(chuàng)建了中國人居環(huán)境科學,建立了以人居環(huán)境建設為核心的空間規(guī)劃設計方法和實踐模式。
戴復東: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現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名譽院長,東南大學上海校友會會長。
鐘訓正:中國工程院院士。
程泰寧: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獲第三屆“梁思成建筑獎”。
王建國: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當選),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 。
孟建民: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當選) ,1982屆本科、1985屆碩士、1990屆博士,曾任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長、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院長?,F任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2012年獲“當代中國百名建筑師”稱號,2012年獲第六屆梁思成建筑提名獎。
常青: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當選),1990屆博士,同濟大學教授,2009年當選美國建筑師學會榮譽會士(Hon . FAIA)。
段進: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當選),1992年獲東南大學博士學位,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東南大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科學術帶頭人、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
陳其寬:1952年任教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美術史學家吳訥孫贊譽陳其寬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張永和:1977級本科,2005年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主任,成為首位執(zhí)掌美國建筑研究重鎮(zhèn)的華裔人士。 普利茲克建筑獎中國評委第一人。
張開濟:2000年獲首屆“梁思成建筑獎”,張永和的父親。
王澍(拼音:shù):1985屆本科、1988屆碩士(導師:齊康院士), 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2012年世界建筑領域最高獎——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此殊榮。 2013年入選美國《時代》雜志全世界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名單。
張桂平:蘇寧環(huán)球集團董事長。
鮑家聲:1959年畢業(yè),1985-1992年任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建筑系主任,在此期間與廈門大學合作,共同創(chuàng)辦了廈門大學建筑系(今改建筑學院);2000年創(chuàng)辦南京大學建筑研究所(今南京大學建筑與城規(guī)學院),任所長,現為南京大學資深教授、名譽院長;獲2012年第三屆中國建筑傳媒獎。
張雷 :南京大學建筑研究所教授。
羅德啟 :1965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南京工學院)建筑系建筑學專業(yè)。歷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黃錫璆(拼音:qiú):1964年畢業(yè),2012年榮獲第六屆“梁思成建筑獎”。
范悅:1988年畢業(yè),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院長。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2.4MB
頁數: 5頁
評分: 4.8
葛明對自己的定位是,首先做一名好的教師,其次再做一名好的建筑師。這是因為在中國建筑問題的諸多可能性中,他認為,設計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介入現實的方式,而對于設計教育的問題,如果高校中的設計老師能夠相對自救的話,或許還有些辦法……
格式:pdf
大?。?span id="wtw5d5d" class="single-tag-height">2.4MB
頁數: 11頁
評分: 4.8
------------- ------------- 第二章 結構上的作用 作用:引起結構內力和變形的一切原因 直接作用:荷載 間接作用:不是直接以力出現,但是對結構產生內力 作用效應:作用在結構上產生的內力和變形等反應 由直接作用 (荷載 )引起的效應稱為荷載效應 作用的分類 時間:永久 /可變 /偶然 位置:固定 /可動 反映:靜態(tài) /動態(tài) 永久荷載的代表值 :標準值:取分布的平均值,保證率 50% 可變荷載的代表值 :標準值 /準永久值 /組合值 材料強度的代表值:標準值 結構的抗力 定義:抵抗作用效應的能力 抗力不定性主要因素:材料性能 /幾何參數 /計算模式 結構的功能 安全性 /適用性 /耐久性 分項系數 荷載標準值 *分項系數 =荷載效應 分項系數:恒載 1.2 活載 1.4 材料 /分項系數 =材料強度 第三章 屈服強度 :設計時鋼材允許達到的最大應力 極限強度:
本書為“東南大學建筑學院80周年院慶系列叢書”之一。東南大學的聯合教學已進行了四、五個年頭,本書輯錄了東南大學這幾年來的聯合教學的過程,聯合教學作為對外交流、和國際接軌的一種手段、一種方式,它的目標應是提高我們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設計觀念。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2年級設計教學研究:空間的操作(1927-2007)》 是為了紀念東南大學建筑學院80周年院慶獻禮。本書首次較為詳盡與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了近20年來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本科二年級建筑設計教學與研究的成果。本書最后用近20年來不同階段的學生作業(yè)展示了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二年級的教學成果,體現了本科二年級建筑設計教學從傳統(tǒng)教學到理性化教案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本書作為東南大學建筑設計教學研究的一次系統(tǒng)的總結,有助于其他建筑院校更好地開展建筑設計教學工作。無論對于建筑學專業(yè)的教師,還是對于建筑專業(yè)的學生,尤其是處于建筑設計入門階段的初學者,本書均是一本珍貴的讀物。 {zzjj}
作 者: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編
出 版 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129187
出版時間:2011-09-01
版 次:1
頁 數:23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