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中心下設:典型機器(機構)陳列室、機械零件陳列室、機構運動參數(shù)電測室、機械CAD設計中心等13個實驗室。
實驗教學中心實行開放式運行管理,面向學生,全天開放,實行課程實驗與預約自主實驗相結合的運作方式。中心還制定較為完整的規(guī)章管理制度,從而保證中心實驗教學的正常有序進行。2100433B
實驗教學中心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近千臺套,設備完好率達95%,設備資產(chǎn)總值約為390萬元。
實驗教學中心擁有教師3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及高級實驗師14人,博士學位11人,碩士學位1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占70%。是一支結構合理、勤奮敬業(yè)的教師隊伍。
1.由你的題意可知,該機構為曲柄搖桿機構2.擺角和極位夾角出現(xiàn)在曲柄和連桿共線的位置。所以,機構簡圖如下:3.計算過程如下:4.計算出四桿的長度后,要優(yōu)化,求最優(yōu)解: (1)是否可以構成曲...
電腦雕刻(雕刻機)是手工雕刻的發(fā)展,使得雕刻效率越發(fā)的提高,而且質量完全沒有下降,所以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選購雕刻機,以此來節(jié)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手工雕刻是一種原始工匠型的勞動,它是雕刻師“高智能和高...
利用圖解法:;連接B1B2兩點,過B1B2做垂線(a桿長一端半徑相等)。延長C2B2延長線交至剛剛做好的垂線,腳墊即為連桿a的另一端(當桿a與桿b共線時,從動件具有死點位置)。同理d點的確認仍需要做垂...
格式:pdf
大?。?span id="tgd6tlb" class="single-tag-height">210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4
第三章 機械零件的強度 一、選擇題 3—1 零件的截面形狀一定,當截面尺寸增大時,其疲勞極限值將隨之 C 。 A 增加 B 不變 C 降低 D 規(guī)律不定 3—2 在圖中所示的極限應力圖中,工作應力有 C1、C2所示的兩點,若加載規(guī)律為 r=常數(shù)。在進 行安全系數(shù)校核時, 對應 C1點的極限應力點應取為 A ,對應 C2點的極限應力點應取為 B 。 A B 1 B B 2 C D1 D D 2 3—3 同上題,若加載規(guī)律為 σ m=常數(shù),則對應 C1點 的極限應力點應取為 C ,對應 C2點的極限應力點 應取為 D 。 A B1 B B2 C D1 D D2 題 3—2 圖 3—4 在圖中所示的極限應力圖中,工作應力點為 C,OC線與橫坐標軸的交角 θ=600,則該零件 所受的應力為 D 。
格式:pdf
大?。?span id="lnihub6" class="single-tag-height">210KB
頁數(shù): 22頁
評分: 4.8
第 1 頁(共 22 頁) 廣西工學院 2005 — 2006 學年第 二 學期期末考試 ( A 卷) 廣西工學院 2002 — 2003學年第 二 學期期末考試 試題( A 卷)考試班級 機自、汽車 01級 一、填空題(每空 1分,共 15分) 1、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是機構的 機構自由度的數(shù)目 等于原動件數(shù)。 2、速度瞬心是兩構件上 瞬時相對 速度為零的重合點,也就是兩構件在該瞬時具有相同 __瞬時 ______速度的重合點。 3、機械平衡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減少 慣性力 的不良影響。 3、機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動一般采用 飛輪 進行調節(jié) 。 4、平面連桿機構中的運動副全是 轉動 副;連桿是不直接與 機架 相聯(lián)的構件。 5、凸輪從動件作等速運動時、在行程始末有 剛 性沖擊。 6、標準齒輪 分度圓上 的壓力角為標準值,其大小等于 20°。 7、蝸輪蝸桿傳動的正確嚙合條件是 mx1=mx2=m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實驗教程》是根據(jù)課程的實驗教學基本要求而編寫的,旨在為開展“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工程基礎”等理論課程提供實驗教學支持,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掌握典型機械的實驗方法,獲得基本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規(guī)劃教材?機械工程: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實驗指導書》共有5個實驗和4個實驗前的預備知識及1個附錄。實驗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機械原理實驗,主要內容有平面機構運動簡圖測繪和轉子的平衡實驗;第二部分為機械設計實驗,主要內容有帶傳動實驗、螺栓組載荷與應力測定實驗和滑動軸承實驗等。實驗前的預備知識有電阻式傳感器、電阻應變式傳感器電測法、磁電感應式傳感器、模擬/數(shù)字轉換器等。附錄主要介紹了JDY-Ⅲ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使用說明。2100433B
馬履中,江蘇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地區(qū)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機械工業(yè)教育協(xié)會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分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構學、智能機械與機器人、機械優(yōu)化設計、機械運動學和動力學。主持與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省部委及地方課題共10余項;橫向課題20余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項目獎,教育部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機械工業(yè)科技進步三等獎;江蘇省教育廳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獎等各1項;其他省部級獎多項。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fā)表論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50余篇,主編及參編教材8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