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優(yōu)秀期刊。
2007年5月,《建筑與文化》獲第二屆“中國出版集團報刊獎”評獎活動“優(yōu)秀設計獎”。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建筑與文化》共出版文獻8614篇。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官網顯示,《建筑與文化》載文量為7217篇。
《建筑與文化》論文電子版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ASTP來源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中國知網、萬方數據收錄。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建筑與文化》總被下載904063次、總被引7461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1.397、(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008。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官網顯示,《建筑與文化》2015年影響因子為0.17,被引量為3348次,下載量為108808次。2015年影響因子排名為:全部統(tǒng)計源期刊(6735種)第5612名;交通運輸,工業(yè)技術,文化,教科文藝(2989種)第2327名。
報道內容
《建筑與文化》所刊文章多為中國國內外優(yōu)秀建筑設計、規(guī)劃作品以及著名學者研究成果。
讀者對象
《建筑與文化》雜志讀者對象為國家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學術團體、群眾團體;政府城市建設管理者、規(guī)劃部門決策管理者;文物、文化、考古、旅游領域政府部門及研究機構;知名藝術家、學者、社會活動家、海外華人華僑;房地產開發(fā)投資者、設計院、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筑設計師、規(guī)劃師、景觀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建筑院校師生;建筑文化品收藏與投資者;建筑文化生活消費者。
主要欄目
《建筑與文化》設卷首語、關注、評論、閱城、基金項目、重點推薦、古城、裝飾與文化、藝術新視線等欄目。
據2018年4月《建筑與文化》編輯部官網顯示,《建筑與文化》編輯委員會擁有特約顧問4人,顧問23人,委員60人,策劃1人,責任編輯2人,編輯13人(其中海外編輯2人),平面設計2人。
特約顧問:劉忠德、林漢雄、葉如棠、方祖岐
顧問:馮驥才、劉中樹、劉先覺、齊康、呂章申、李道增、吳良鏞、何鏡堂、張伯海、張柏、楊志海、金芷生、周干峙、林鵬、鐘訓正、趙冠謙、胡凌云、高祥生、聶震寧、黃衛(wèi)、黃星元、曾慶淮、謝遠驥
編委會委員:馬志武、馬其祥、馬旭生、孔宇航、王川、王竹、王興田、王浩、王路、王建國、王廷信、王營合、王振軍、孫一民、朱文一、朱衛(wèi)民、劉克成、劉臨安、湯曉東、李書有、李保峰、李純、陳柏、何人可、邵小宜、張玉坤、閔師林、余偉忠、張苗根、張興國、張珊珊、張耘、宋文波、宋建明、吳英凡、杜春蘭、陸世鈞、時東陸、鄭炘、范、悅、周武忠、周琦、趙陽、趙曉波、俞堅、柯煥章、胡武功、晁陽、徐雷、梅洪元、曹增節(jié)、喻學才、謝建民、董丹申、董黎、魏春雨、戴麗、丁山、祝遵凌、曹磊
策劃:陳剛
責任編輯:袁霞華、程陽
編輯:王建萍、朱玲燕、張彤、李焜、肖福林、胡桑、黃磊、王俊梅、馮思思、竇鑫、趙慶龍
海外編輯:Jean Bewaudoin(加拿大)、朱郁(美國)
平面設計:林子絹、劉騰騫
總體概括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占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占農田的特點。住宅的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迎面正房為大廳,后面院內常建二層...
建筑但凡能成為一個完善的體系,則必然有其深厚的社會文化根源,既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產生,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消亡。因此,研究傳統(tǒng)建筑,只有結合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義,也只有這樣,才能判別良莠,...
這是設計院的錯誤,結構圖和建施圖不是同一個人所出,沒協(xié)調好!~ 一般要設計院出變更確定 在通常不變更的時候都要按照結構圖紙上的做法 因為結構圖紙上的荷載和受立要求都是事先計算好后在統(tǒng)一出圖的
2004年3月,《建筑與文化》創(chuàng)刊。
2006年9月,《建筑與文化》記者應邀出席中國西安國際建筑科技大會。
2009年4月,《建筑與文化》作為“亞洲思想·富春禮贊”開工奠基典禮的特邀媒體全程參與了該次活動。
2014年,被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為學術期刊。
辦刊宗旨
探索建筑的文化脈絡、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建筑文化、增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
編委會名譽主任:齊康
編委會召集人:金凱生
編委會副主任:黃國榮、史立斌
編委會秘書長:陳柏
主編:張躍明
執(zhí)行主編:王振軍、呂東軍、張耘、俞堅、鄭炘
執(zhí)行副主編:晁陽
副主編:馬旭生、王營合、王新文 2100433B
第一篇 歐洲文明的搖籃——存貸愛琴海地區(qū)的建筑與文化第二篇 光榮發(fā)球希臘——存貸希臘的建筑與文化第三篇 偉大歸于羅馬——古代羅馬的建筑與文化
2100433B
書名:中外建筑與文化
圖書編號:1117642
本書從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對中外建筑從起源到發(fā)展所經歷的過程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內容涉及考古、美術、技術、文學、園林、繪畫、攝影、雕塑等多個領域,書中還附有大量的珍貴彩色照片和圖紙,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和參考價值。
本書可供廣大建筑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及社會各界人士閱讀。
贛南客家民居素描
欲說九井十八廳
贛南客家生土建筑探析
家族的城堡——贛南圍屋
桂花屋與幼天王蒙難調查
斗拱
塔
贛南古塔綜述
贛南客家文化
于都土塔
贛南“贛巨人”“木客”識考
對客家圍樓民居研究的思考
弱勢鑄就客家精神
客家形成晚清說
贛南民居營建禮俗調查
贛南風水塔與風水信仰
戴均元與清慕陵
江西于都東坑、窯塘古窯址調查
贛州:宋代城建博物館
《贛南圍屋研究》緒言
《圍屋人家》序
《岑其捐贈字畫古陶展》序
《橋·牌坊》后記
鏡湖紀游
人要好名,園也如是
八境公園理水芻議
后記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