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空間與造型 | 作????者 | 張同,王紅江 |
---|---|---|---|
出版社 |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09年8月1日 |
頁????數(shù) | 138 頁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112110100 |
序
第一章 走進身邊的空間設計
一、隨處可見的空間設計
二、從設計師的角度重新進入
三、直觀感受和理性調查
四、課題訓練
第二章 空間的概念
一、空間的基本概念
二、空間的限定與變量
三、空間尺度與尺度感
四、課題訓練
第三章 空間中的元素
一、認識空間構成中的實體元素
二、純粹的元素
三、元素的個性
四、課題訓練
第四章 二維空間與造型表現(xiàn)
一、二維空間基礎與應用領域
二、二維空間元素的個性表現(xiàn)
三、二維空間風格塑造
四、二維空間造型表現(xiàn)鑒賞
五、課題訓練
第五章 三維空間
一、三維空間設計應用領域
二、三維空間構成元素
三、三維空間元素的提煉和積累
四、三維空間的構成
五、課題訓練
第六章 四維空間
一、四維復合空間設計應用領域
二、四維復合空間構成分析
三、四維復合空間的組織
四、課題訓練
第七章 空間設計的表現(xiàn)
一、空間創(chuàng)意和表現(xiàn)的關系
二、空間設計的徒手表現(xiàn)
三、空間設計的模型表現(xiàn)
四、空間設計的CAD輔助表現(xiàn)
五、空間設計中表現(xiàn)的綜合運用
六、課題訓練
第八章 空間主題設計的演繹流程
一、空間主題設計前期準備
二、空間主題設計初步演繹
三、空間主題設計深入演繹
四、方案實施中的再演繹
五、空間設計演繹的綜合要求
六、課題訓練
第九章 空間設計中的多學科交叉
一、空間設計領域的技術支撐
二、空間設計領域的人文科學支撐
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設計理念
四、空間設計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五、課題訓練
參考文獻
后記2100433B
《空間與造型》是學生進入三維空間設計類專業(yè)學習的入門課程。該課程的設置,是從專業(yè)大類培養(yǎng)能力的共有基礎人手,引導學生對基本設計元素、設計手法、設計結構的入門性課程。課程目標是把學生從對設計一無所知逐步引導到對專業(yè)的認知、感悟、激發(fā)、潛力表現(xiàn)、多層表現(xiàn)、主題表現(xiàn),推進學生一步步認識設計、進入設計、掌握設計的基本內容和設計的塑造手法,提高關注身邊設計的熱情,獲得基本設計方法和個性化操作能力,為學生奠定步入設計師職業(yè)的良好工作習慣、方法和職業(yè)潛能。
房間內有散熱器或鋪地暖管的就是采暖空間,沒有的就是非采暖空間。
空調空間:設有空調的地方,非有空調的房間:沒有設空調的地方,如地下車庫,設備房之類的
室內的采暖空間與非采暖空間要看采暖平面圖,沒有布置采暖的是非采暖空間,比如住宅樓地下室。
格式:pdf
大小:1018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建筑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對建筑和環(huán)境的審美及功能需求也逐步提高。暖通在建筑構造、節(jié)能設計、功能使用中都占據(jù)了較大影響。該文通過對現(xiàn)有建筑的實際感觀對比,初步探討暖通專業(yè)在新背景下如何更加完美地融合建筑美學與功能配套。
格式:pdf
大小:1018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6
從古至今,建筑的觀念、形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建筑的審美價值卻執(zhí)著地保持著統(tǒng)一。優(yōu)秀的建筑設計無不在\"統(tǒng)一\"上煞費苦心。而建筑的統(tǒng)一主要是通過建筑內外空間的相互融合來達成的。本文從建筑內外空間的概念、空間融合方式以及空間融合的意義三大部分來闡釋優(yōu)秀建筑在\"統(tǒng)一\"上的演繹。
內容簡介
《天津河北古建筑》在寫作中大致采取了建筑研究者的觀察視角——對多數(shù)建筑案例都從選址、群落布局、單體空間與結構設計、細部構造與裝飾設計、材料與施工等方面作出簡明扼要的介紹,以期在不同的比例尺上反映不同層面的建筑問題,從而凸顯空間與造型藝術的“共時性”內涵。另一方面,全書的組織也秉持了歷史研究者的問題意識——在相應的歷史地理背景下,勾勒出建筑的沿革歷程,以期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建筑活動的發(fā)生機制,并凸顯出古建筑滄桑的“歷時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