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區(qū)地面布設一系列起控制作用的相聯系的點,構成平面控制網,為確定網中各點平面位置所進行的測量工作。礦區(qū)平面控制網點是礦山進行各種測量工作的基礎,對于地形測圖是布設圖根控制(見平板儀測圖)的起算點,從而能使所測的地形圖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圖紙;對于礦山工程測量,常在礦區(qū)控制網下布設專用的平面控制網,作為施工放樣、井上下聯系測量和開采沉陷測量的基礎。礦區(qū)平面控制網具有統(tǒng)一礦區(qū)平面坐標系統(tǒng)和限制測量誤差積累的作用。
礦區(qū)平面控制網常用三角測量、三邊測量、邊角測量和導線測量方法建立。按布網方法不同,分別簡稱為三角網、三邊網、邊角網和導線網。前三種網中的基本圖形為三角形,各三角形頂點稱為三角點。導線網的基本圖形是一系列相鄰點連成的折線,這些點稱為導線點。
為了測量三角點的平面位置,網中一般需有4個起算數據,即兩個點的平面坐標或一個點的平面坐標、一條邊的邊長和一條邊的坐標方位角(見方位角)。用導線測量方法建立礦區(qū)平面控制網時,要求在多個已知點間布設導線。當礦區(qū)面積較大時,為了有效控制測量誤差積累,常需要有多余的起算數據。
三角測量是建立礦區(qū)平面控制網的基本方法。通過測量網中各三角形的頂角值,用解析幾何方法從已知點起推算各三角點的平面位置。三角測量要求每個三角點能與較多的相鄰三角點通視,一般要在點上建造覘標,以供鄰點照準用,因此人力、物力消耗較多。
三邊測量是通過測量網中各三角形的邊長,應用三角學的余弦公式計算各三角形的頂角值,再推算各點的平面位置。由于三邊網檢核條件少,推算得的各邊方位角精度較低。
邊角測量是測量網中各三角形頂角值和各邊長。通過測角可控制各邊坐標方位角的誤差,而測邊可控制邊長誤差,故布設邊角網可提高點位精度,但人力、物力消耗多,因此常常在達到設計要求的精度前提下,以三角測量為主,再測量部分三角形的邊長;或以三邊測量為主,再測量部分三角形的頂角值。
導線測量要求相鄰點間通視,通過測量相鄰邊間所夾的角值以及各邊長,推算得各導線點的平面位置。導線測量具有布設靈活機動、工作量小和邊長精度較均勻等優(yōu)點,但控制面積小,檢核條件少,點位精度稍差。
礦區(qū)平面控制網一般在國家一、二等大地網下加密或以國家大地網點為起算數據建網。國家大地網主要采用三角測量方法,采取由大到小、逐級控制的原則布設。中國國家大地網按縱橫鎖系布網法分成一、二、三、四等網。大地測量法式規(guī)定,一等三角鎖中三角形平均邊長為25km,角度測量中誤差為±0.7″,起始邊長度相對中誤差不大于1:350 000,天文經度、緯度和方位角的測定中誤差分別不大于士0.3″、±0.3″、±0.5″;二等三角鎖中三角形平均邊長為20~25km,角度觀測中誤差為±1.0″~±1.5″;二等全面網的三角形平均邊長為13km,角度觀測中誤差為±1.0″;三等三角網的平均邊長為8km,角度觀測中誤差不大于±1.8″; 四等三角網的平均邊長和角度觀測中誤差視需要而定。礦區(qū)首級平面控制網的等級一般為三等網或四等網,視礦區(qū)范圍大小確定;角度觀測的精度要求與國家大地網一致;平均邊長一般較短,以滿足礦山工程測量的要求。
布設礦區(qū)平面控制網,一般根據礦區(qū)發(fā)展的需要,采取一次全面布網,或在全礦區(qū)內首先布設首級平面控制網,再分區(qū)、分期進行較低級的平面控制點加密。可以采用同一種測量方法或不同的測量方法。為了確保礦區(qū)平面控制網點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密度,要對擬建的網進行精度估算或進行優(yōu)化設計,確定最佳布網方案 。
礦區(qū)面積較小,附近又無可供利用的已知點時,可采用假定坐標系統(tǒng),自行測定起算邊長和起算方位角,布設成獨立的礦區(qū)平面控制網。
為了控制礦區(qū)控制網的長度投影變形,一般均要將觀測成果歸算到參考橢球面或大地水準面,并采用3°帶高斯-克呂格平面直角坐標系,以便盡可能與國家采用的平面坐標系一致,有利于成果、成圖的相互利用。當礦區(qū)地處高原或礦區(qū)中部遠離3。帶中央子午線,且所測得的邊長投影到大地水準面和3°帶高斯-克呂格投影面后的長度變形過大,不能滿足礦山工程測量精度要求時,可采用礦區(qū)平均高程面作為投影面和礦區(qū)中部的子午線作為中央子午線的地方(礦區(qū))平面坐標系。礦區(qū)面積較小并采用獨立坐標系時,可將礦區(qū)地表面視為平面。
為提高礦區(qū)平面控制網的精度和進行檢核,常有多余的觀測量和多余的起算數據。對觀測值按最小二乘法進行平差計算,以消除觀測值之間的矛盾,求得觀測值的最或然值,評定測量成果的精度。
三角測量方法是由荷蘭的斯涅爾 (W.Snell)于公元1617年首創(chuàng)。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在建立礦區(qū)平面控制網時,都使用此法。隨著光電測距儀和計算機在煤礦的普遍應用,三角測量方法將被邊角測量、三邊測量和導線測量方法所取代。用光電測距導線布設專用平面控制網已廣泛應用。隨著GPS(見全球定位系統(tǒng)測量)衛(wèi)星測量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新建和改建較大礦區(qū)平面控制網可大大縮短工期,且布點不受地形條件限制,相對點位精度高于其他方法。這一新技術將在較大礦區(qū)建立首級平面控制網時,進一步得到應用,并可能用于建立三維控制網。
在礦區(qū)范圍內為建立基本控制網而進行的礦山測量工作。它是礦區(qū)勘探、設計、建設和生產各階段一切測量工作的基礎,包括礦區(qū)平面控制測量和礦區(qū)高程控制測量。
礦山建設和生產時,對勘探階段所建立的控制網、點保存情況和精度要進行檢查,已有測量成果要盡量利用。在精度和密度上滿足不了要求的,要改造舊網或重建新網。重建新網時應與舊網聯測,得出新舊網的換算關系,以便于利用資料。
礦區(qū)首級控制網等級的選擇,要考慮礦區(qū)范圍的大小并顧及礦區(qū)發(fā)展遠景。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分等布設,逐級加密。條件具備時,也可越級加密。最低一級基本控制是發(fā)展圖根測量和施工控制的基礎,布設時以滿足近期生產建設的需要為主。1981年中國《黑色冶金礦山測量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最低一級基本平面控制網,相鄰點點位中誤差應不大于±7cm;基本高程控制網的水準路線最弱點相對于高級水準點高程中誤差應不大于±4cm。
同一礦區(qū)的控制網必須采用統(tǒng)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統(tǒng)。采用獨立系統(tǒng)時,應盡可能與國家相應等級的控制點聯測。
在礦區(qū)內為提供地形測圖或工程測量建立高程控制網所進行的測量工作。進行高程測量,首先在地面按一定技術要求選擇一系列點并用能夠長期穩(wěn)定保存的特制標志顯示其確切位置,用精密的方法測出其高程,這些點稱為高程控制點。由這些點構成的圖形稱為高程控制網,作為測定其他點高程的基礎。
建立高程控制網常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用水準測量方法測設的高程控制網稱為水準網。水準網是礦區(qū)基本控制網。礦區(qū)高程控制網是在國家高程控制網的基礎上布設的。
在全國范圍內,按照國家測量規(guī)范規(guī)定,測定一系列地面點的高程所構成的網。它主要用水準測量方法建立,故又稱國家水準網。
國家高程控制網采用從整體到局部、由高級到低級、逐級控制、逐級加密的原則分4個等級布設。首先以青島水準原點沿著地質構造穩(wěn)定、坡度平緩的交通干線測設一等水準路線,閉合成環(huán),構成網狀,布滿全國,環(huán)線周長為1 000~1 500km。接著以一等水準點為高程起算點,在一等水準環(huán)內測設二等水準路線,構成環(huán)線,周長為500~750km。然后在二等環(huán)內,測設三等水準測量路線,構成環(huán)線周長更短的三等水準網。最后再以四等水準路線作進一步加密。
一、二等水準測量是用精密水準儀和按規(guī)范的作業(yè)程序施測的,是國家高程控制網的骨干和基礎,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和為其他等級水準測量提供高程控制。三、四等水準測量精度相對較低,直接為測繪地形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高程控制點。
為滿足礦區(qū)大比例尺測圖和各項工程建設而布設的高程控制網。礦區(qū)高程控制網以水準網作為基本控制網,采用與國家水準網相同的布網原則和方法進行布設。各等級水準測量的施測規(guī)格和精度要求在有關規(guī)程中均有詳細規(guī)定。
礦區(qū)首級水準網的等級應依礦區(qū)面積和發(fā)展遠景而定,一般以國家二等或三等水準點為首級控制點。為保證水準點間相對高程的精度,首級水準網一般布設成自由網,以便與國家高程系統(tǒng)保持一致。為此首級網應布設成閉合環(huán)線,環(huán)線長度二等不超過400km; 三等不超過45km。2100433B
1.儀器測量前必須嚴格校驗盤讀數指標差,特別是豎盤讀數指標差的校驗。一周進行一次校驗,只要發(fā)現豎角左,盤右讀數指標差偏差過大,就要校儀器。2.???嚴格控制安置儀器的位置:不宜在路上的非原生石板、石塊...
房產測量主要是測定和調查房屋及其用地狀況,為房產產權、房籍管理、房地產開發(fā)利用、征收稅費以及城鎮(zhèn)規(guī)劃建設提供測量數據和資料,是常規(guī)的測繪技術與房產管理業(yè)務相結合的測量工作。它是研究城鎮(zhèn)的建成區(qū)和建成區(qū)...
房地產平面控制測量主要為測繪大比例尺的房產平面圖、地籍平面圖提供起始數據,為房地產變更測量、面積測算、撥地劃界和各種建設工程放線驗線等日常工作提供測繪基礎。 房地產平面控制測量的方法,隨著測繪儀器設備...
格式:pdf
大?。?span id="0uintz6" class="single-tag-height">1.3MB
頁數: 9頁
評分: 4.8
施工平面控制測量 無論是城市控制網還是為測繪工程專用圖所建立的控制網,往往是從測圖方面考慮的, 一般不適應施工測設的需要, 且常有相當數量的控制點, 在場地布置和平整中被毀掉, 或因 建筑物的修建成為互不通視的廢點。 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前, 一般在建筑場需要在原測圖控 制網的基礎上,建立施工控制網,作為工程在施工和運行管理過程中測量的依據。 (一)施工控制網的形式 施工平面控制測量的任務是建立平面控制網。 由于工程性質、 場地的大小和地形情況不 同,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網也有不同形式。 在面積不大的居住建筑小區(qū)中, 常布置一條或幾條 基準線 組成的簡單圖形, 作為施工測量的平面控制, 稱為建筑軸線 或建筑基線 ;在一般大中 型民用或工業(yè)建筑場地中, 多采用方格網形式的控制網, 稱為建筑方格網 或建筑矩形網 ;在 一些大型工業(yè)場地中, 由于地形條件、 工期緊迫或分期施工等原因, 不便于一次建立整
礦區(qū)平面控制測t(plane control surveying of mine area)是指為建立礦認基本平面制網進行的測量工作。其目的是惻定控制點的平面位置。其內容有礦區(qū)平面控制測量的投影、等級與精度、方法等 。
采用高斯正形投影,按3°(或1.5°)分帶計算其平而直角坐標。當控制網邊長變形每公里超過5cm時,可用礦區(qū)中部子午線作中央子午線的任意帶高斯正形投影或選擇抵償面的方法來限制長度變形。礦區(qū)高程較大時,可采用礦區(qū)平均高程面作為投影面。礦區(qū)面積較小時,投影面可視為乎面。直接在此平而上平差和計算坐標 。
20世紀50年代前,中國礦山乎面控制主要采用三角測量,且為獨立坐標系。50年代后,隨著礦山建沒的發(fā)展,大部分舊網都進行了改造和擴展。線形鎖用于四等以下的加密控制網較普遍。70年代以來,光電測距儀的應用給導線測量創(chuàng)造廠有利條件,同時出現了三邊網和邊角網。80年代末,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確定點位的方法。已在中國、美國等一些國家用于個別城市和礦區(qū)建立控制網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