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莫山長隧道位于焦柳鐵路牙屯堡-水團站之間,湘、桂、黔三省(區(qū))交界處,是沅江、柳江水系的分水嶺。隧道進口在湖南,出口在廣西,湘、桂兩省(區(qū))交界線在隧道內(nèi)1381.958公里處。隧道進出口里程為1378.63公里及1384.222公里,全長5592米,1975年建成,為焦柳鐵路上最長的一座隧道。
中文名稱 | 彭莫山長隧道 | 全????長 | 5592米 |
---|---|---|---|
建成時間 | 1975年 | 地理位置 | 焦柳鐵路牙屯堡 |
鐵道部第二鐵路工程局(簡稱鐵二局)承擔施工,湖南民工配合。1970年10月開始作施工
準備,1971年10月進出口端同時掘進,全面動工。1973年3月完成隧道拱部工程,4月打通導(dǎo)
坑和橫通道41條,平均單進導(dǎo)坑每月175米。
隧道正洞開挖主要采用蘑菇形先拱后墻法,個別地質(zhì)不良地段,改用上下導(dǎo)坑先拱后墻
法施工。有2017米的拱部擴大采用"順幫打眼,光面爆破"法施工,減少了超挖,加快了旆
工進度。進口明洞實長11.8米,其中有3米采用明拱暗墻,先拱后墻法施工;余8.8米采用明
洞暗挖先拱后墻法施工。開挖機具均采用手持式鑿巖機打眼,火雷管引爆,硝銨炸藥爆破。
導(dǎo)坑出碴使用RS-85型裝碴機,ZCQ-4型風動裝碴機及H-762型電動裝碴機。下導(dǎo)坑以上的
擴大開挖用桁架漏碴,馬口開挖用人工裝碴。出碴、進料運輸,用電瓶車牽引0.75立方米的
斗車。
施工中,曾發(fā)生大小坍方29處,總計清除坍方10765立方米,經(jīng)采取回填140級混凝土
1265立方米,回填砂漿片石6980立方米,打入鋼釬1.35噸,打入鋼軌11.27噸,以及加固拱
腳等措施,使施工得以逐步進展。
隧道襯砌混凝土工程均采用機械拌和,人工運輸,機械搗固。為了減少邊墻開挖與襯砌
數(shù)量,原設(shè)計F≥3地段中的1617米,施工中改為拱式邊墻,拱墻內(nèi)將松動石撬掉后用1:3水
泥砂漿噴射2次,厚1-2厘米,以防風化。
隧道襯砌完工后,對地質(zhì)不良及施工中發(fā)生坍方地段,施工中或襯砌后發(fā)生滲水地段,
以及襯砌裂縫或施工質(zhì)量不良需加固地段,共27處1731米進行壓漿處理。初次壓漿壓力
為3-4公斤/平方厘米,檢查壓漿壓力為5-6公斤/平方厘米。隧道出口處27-73米地段
的拱頂,出現(xiàn)寬0.5毫米的縱向裂縫,則采用鑿開裂縫后用砂漿抹縫再壓漿處理。所有
壓漿地段,經(jīng)一年多時間的觀察,裂縫沒有變化。但個別地段,如1380.941-1380.981
公里,壓漿后仍有大面積滲水。
根據(jù)交通部對枝柳線不考慮遠期電氣化的決定,將七松-丹洲的隧道凈空比隧限-2
甲降低0.45米(即邊墻高度從4.47米降低至4.02米),但已經(jīng)按照隧限-2甲開挖的部份,
仍維持原凈空不變,據(jù)此彭莫山隧道邊墻高度的情況是:1378.630-1379.545公里仍維
持邊墻4.47米高度,1379.545-1379.554公里的邊墻高度由4.47米順坡降至4.02米,
1379.554-1383.351公里為4.02米,1383.351-1384.322公里維持4.47米高度。
隧道內(nèi)按設(shè)計灌筑了5584.369米整體道床,在隧道兩洞口60米范圍內(nèi)每10-15米設(shè)
一伸縮縫或布置單層鋼筋,其余洞內(nèi)地段每25-30米設(shè)一伸縮縫。施工中將支承塊的
500級混凝土改為400級。整體道床上鋪設(shè)50公斤/米鋼軌,每根長25米(采用兩根12.5米
鋼軌焊接使用),為了防止鋼軌爬行,在1379.885-1384.106公里(全長4221米)地段,
安設(shè)穿銷式防爬器,每節(jié)25米鋼軌在線路前進(下行下坡)方向設(shè)8對,相反方向設(shè)2對。
經(jīng)過5年施工,1975年10月,彭莫山長隧道工程竣工,折算月成洞93.2米。完成主
要工程量:土方14361立方米,石方310589立方米,110-140級混凝土73761立方米,漿
砌片石7654立方米。由于隧道進出口稍有變動,竣工后的里程為1378.630-1384.222公
里,竣工長度5592米。全部工程費用3041.4萬元,平均造價5438.84元/米,人工171/工天
/米。
鐵道部第四勘測設(shè)計院負責設(shè)計。1970年11月-1971年8月,完成隧道平面、縱斷面設(shè)
計,全長為5583.71米。設(shè)計采用的普氏F值(綜合穩(wěn)固系數(shù)):隧道進出口550米地段,巖層
風化較重且破碎,F(xiàn)值采用2;中間5000米地段,巖層為次堅石,F(xiàn)值采用3-4。隧道基本上
位于直線上,僅出口端有7.01米位于緩和曲線上。其縱斷面進口為1221米的1‰上坡,中部
為4250米的9‰下坡,出口為121米的8.3‰下坡,隧道斷面凈空按電力牽引的隧限-2甲定型
圖設(shè)計。
為增加施工工作面,在下行方向的左側(cè),距隧道中線20米,設(shè)計有平行導(dǎo)坑5052.44米,
其中單線導(dǎo)坑斷面采用3.4米(高)×3.2米(寬),雙線導(dǎo)坑采用3.4米(高)×4.2米(寬)。隧道
與平行導(dǎo)坑間每隔約100米,設(shè)計有50條橫通道相聯(lián),橫通道斷面3米×3米,并有3條石碴進
料的運輸斜井。
隧道內(nèi)設(shè)有中間排水溝、鋼筋混凝土支承塊式整體道床。出口處設(shè)計有簾幕式通風設(shè)施
及在左側(cè)設(shè)計有單側(cè)通風風道,洞口簾幕及信號等未作具體設(shè)計。
勒奇山隧道全長近35公里,由瑞士政府斥資43億瑞士法郎(約合35億美元),歷時8年建成.這條隧道拉近了南北歐洲的距離,不僅緩解了交通壓力,還使貨物運輸變得更加方便.它全長35公里,是排在日本的青函隧道...
陜西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總長度第二的公路隧道,15分鐘就可穿越秦嶺。秦嶺終南山隧道位于我國西部大通道內(nèi)蒙古阿榮旗至廣西北海國道上西安至柞水段,在青岔至營盤間穿越秦嶺,隧道進口位于陜西省長安...
公路隧道通風照明設(shè)計規(guī)范 (JTJ 026.1——1999) ? 1.0.10 通風與照明設(shè)計除應(yīng)考慮正常交通工況外,還應(yīng)考慮洞內(nèi)發(fā)生火災(zāi)等工況。3.2.3 隧道通風要求:1 單向交通的隧道設(shè)計風速不...
格式:pdf
大小:8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長大隧道施工要點總結(jié) 1 工程概況 某隧道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內(nèi),設(shè)計為雙線隧道。進口里程為 DK312+800,出口里程為 DK322+239,隧道全長 9453m(其中包括明洞及棚洞 19m),最大埋深 583m。隧道進口段位于 左偏曲線上,左線半徑 R=1600m,右線半徑 R=1604m,曲線段長 504m;隧道出口段位于左偏 曲線上,左線半徑 R=1600m,右線半徑 R=1596m,曲線段長 275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線 上。隧道內(nèi)縱坡為單面坡。從隧道進口 DK312+791 至 DK313+650 為 - 4‰的坡,長 859m; DK313+650至 DK321+050為 - 9.0‰的坡,長 7400m;DK321+050至 DK322+243為 - 3.0‰的坡, 長 1193m。 其中隧道進口至斜井長 5250m,起訖里程 DK312+800~DK318+050,該
格式:pdf
大?。?span id="sa8h88f" class="single-tag-height">8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8
烏鞘嶺特長隧道簡介 烏鞘嶺特長隧道是中國第三長的鐵路隧道—— 20.05 公里 (最長的是石太客運專線上的太行山隧道,左線全長 27839米, 右線全長 27848米;第二長的鐵路隧道是呂梁山隧道, 全長 20785 米)。于 2006 年 8 月 23日上午實現(xiàn)雙線開通,蘭新鐵路蘭武段 (蘭州西至武威南) 新增二線鐵路全面建成, 歐亞大陸橋通道上 的“瓶頸”制約被消除,連云港至烏魯木齊 3651 公里間全部實 現(xiàn)雙線通車。 烏鞘嶺祁連山支脈, 海拔 3650米,一年中冬季長達 7個月, 東西長 17公里、南北寬 10公里,四季雨水豐沛,山頂積雪終年 不化,為坐落在東西兩面的的天祝和古浪兩縣人民提供了醇美不 竭的水源和遼闊肥美的草場。 作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 自古以 來就是連通中西方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古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 道。 烏鞘嶺隧道位于蘭新線蘭武段打柴溝車站和龍溝車站之間 , 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