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的本質(zhì)在于有效結(jié)合了政府和市場,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以及公共型工程項目的市場化。從我國目前實踐來看,PPP項目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項目審批程序復雜、決策周期長,政府信用風險高等一系列因素阻礙了PPP模式的推廣。
《PPP項目若干問題研究》主要研究PPP項目建設期的供應鏈主體間的知識共享和合同治理,以及項目運營期的價值評估問題。這些問題都是PPP模式能否成功推廣的關鍵。
第一篇 PPP項目知識共享研究
第1章 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1.1 研究背景
1.2 文獻綜述
第2章 PPP項目知識共享系統(tǒng)
2.1 PPP項目知識共享模式
2.2 共享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
第3章 模型一:不考慮業(yè)主激勵的PPP項目知識共享模型
3.1 模型變量
3.2 模型假設
3.3 模型求解
3.4 結(jié)果分析
3.5 影響因素
第4章 模型二:考慮業(yè)主激勵的PPP項目知識共享模型
4.1 模型變量
4.2 模型假設
4.3 模型求解
4.4 結(jié)果分析
第5章 數(shù)值模擬
5.1 模型一數(shù)值模擬
5.2 模型二數(shù)值模擬
第二篇 PPP項目合同治理研究
第6章 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6.1 研究背景
6.2 文獻綜述
第7章 PPP模式下承包商隧道行為分析
7.1 道德風險
7.2 資產(chǎn)專用性與敲竹杠行為
7.3 逆向選擇
7.4 與一般工程項目承包商行為的區(qū)別
第8章 承包商隧道行為合同治理模式
8.1 顯性合同治理
8.2 隱性合同治理
8.3 承包商隧道行為合同治理模式
第9章 基于合同治理的激勵機制設計
9.1 基于顯性合同的激勵機制基礎模型
9.2 引入公平偏好的激勵機制模型
9.3 基于關系合同的承包商聲譽激勵機制模型
9.4 引入公平偏好的激勵機制數(shù)值模擬實驗
第三篇 PPP項目價值評估研究
第10章 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10.1 研究背景
10.2 文獻綜述
第11章 PPP項目柔性激勵機制設計
11.1 典型PPP項目
11.2 設計思路
11.3 影響因素
11.4 柔性激勵機制
第12章 基于柔性激勵機制的PPP項目價值評估模型
12.1 基于NPV的PPP項目價值評估模型
12.2 基于實物期權的PPP項目價值評估模型
第13章 案例分析
13.1 項目背景
13.2 基礎數(shù)據(jù)
13.3 價值評估
參考文獻2100433B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項目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yè)、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稱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yè)、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
主要看合同中結(jié)算調(diào)整原則和方法。
格式:pdf
大?。?span id="ecehkmm" class="single-tag-height">983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作為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重大創(chuàng)新,是指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擇優(yōu)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xié)商原則訂立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jù)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jié)果向社會資本支付相應報酬,保證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收益.PPP模式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zhì)量和效率,實現(xiàn)公共利益最大化.
格式:pdf
大?。?span id="adohbsl" class="single-tag-height">983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6
本文通過分析國內(nèi)外PPP項目的失敗案例,主要針對PPP項目在管理上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近年來,PPP模式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由于PPP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不完全契約特性,項目爭端也頻繁發(fā)生。如何通過爭端談判使雙方達到一致,并實現(xiàn)共贏及獲得較高的滿意度,是PPP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本研究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PPP 項目爭端談判的特點,通過案例研究和訪談等方法,篩選出25個PPP項目爭端談判的影響因素。再從契約和關系兩維度建立PPP項目爭端談判的影響因素體系。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契約治理和關系治理的交互作用,建立兩類治理對PPP 項目爭端談判行為和談判績效的可能作用路徑假設模型,并通過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驗證假設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契約治理和關系治理分別能促進談判雙方在PPP項目爭端談判中采取合作型談判行為,而且,關系治理能夠促進契約治理對談判行為的影響。本研究進一步應用圖模型理論構(gòu)建PPP項目爭端談判治理機制的圖模型,分析治理機制與談判行為在談判過程中的均衡機理。并結(jié)合演化博弈理論,通過求解復制動態(tài)方程,分析模型主要參數(shù)與爭端談判演化穩(wěn)定策略的關系,得出影響雙方選擇強硬或妥協(xié)策略的關鍵參數(shù)。最后通過多案例對比分析,采用縱貫研究方式對PPP項目爭端談判的治理機制進行實證研究,對模型進行修正。本研究豐富和完善了爭端談判領域研究成果和項目治理理論,從而為PPP項目甚至普遍情境下爭端談判治理機制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0433B
在PPP模式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同時,由于其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不完全契約特性,爭端也頻繁發(fā)生,對雙方和社會公眾利益造成損害。如何通過爭端談判使雙方達到一致,并實現(xiàn)共贏及獲得較高的滿意度,是PPP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本研究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運用項目現(xiàn)場調(diào)研,訪談和項目資料分析等方法,對在爭端談判方面有代表性的PPP項目進行定性數(shù)據(jù)收集,通過案例對比研究和確定性因子分析從契約和關系兩維度建立PPP項目爭端談判的影響因素體系。在此基礎上運用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分析契約治理和關系治理對PPP項目爭端談判的影響機理,并應用圖模型理論構(gòu)建PPP項目爭端談判治理機制的圖模型,分析治理機制與談判行為在談判過程中的均衡機理。最后通過模擬談判實驗進行實證研究,對模型進行修正。本項目的研究成果豐富并完善了爭端談判研究成果和項目治理理論,為PPP項目爭端談判治理機制設計提供借鑒。
《PPP項目可融資性評價研究與應用》結(jié)合我國目前PPP項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暴露的問題,總結(jié)多種PPP融資模式的特點,分析近年來國家針對PPP項目**的文件,逐步推出了一套具有邏輯性的可融資性評價指標。課題組先后對數(shù)百位PPP項目有關專家進行了三輪調(diào)查問卷,咨詢了包括政府、國企、民營企業(yè)、銀行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機構(gòu)的有關人士的意見,最終選取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所處行業(yè)發(fā)展狀況、政府方及國有出資人代表基本情況、項目質(zhì)量、社會資本方基本情況、風險及增信情況以及其他共七個一級指標的評價領域,并提出來4個具有一票否決權的指標,對PPP項目可融資性進行全面評價。最后,根據(jù)課題研究成果,針對我國目前PPP項目融資問題,《PPP項目可融資性評價研究與應用》提出了八點建議來提高項目的融資能力。同時,針對幾個具有典型參考意義PPP項目進行實證研究,檢驗可融資性評價指標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