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石竹 | 別????名 | 長萼石竹、絲葉石竹、蒙古石竹、北石竹、山竹子、大菊、瞿麥、蘧麥、三脈石竹、、林生石竹、長苞石竹、遼東石竹、高山石竹、鉆葉石竹、興安石竹 |
---|---|---|---|
拉丁學(xué)名 | Dianthus chinensis L.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石竹亞綱 | 目 | 石竹目 |
科 | 石竹科 | 亞????科 | 石竹亞科 |
族 | 石竹族 | 屬 | 石竹屬 |
種 | 石竹 | 分布區(qū)域 | 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 |
組 | 齒瓣組 |
其性耐寒、耐干旱,不耐酷暑,夏季多生長不良或枯萎,栽培時應(yīng)注意遮蔭降溫。喜陽光充足、干燥,通風(fēng)及涼爽濕潤氣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及含石灰質(zhì)的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忌水澇,好肥。 生于草原和山坡草地。
原產(chǎn)我國北方,現(xiàn)南北普遍生長。俄羅斯西伯利亞和朝鮮也有。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無毛,帶粉綠色。莖由根頸生出,疏叢生,直立,上部分枝。
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2-4毫米,頂端漸尖,基部稍狹,全緣或有細小齒,中脈較顯。
花單生枝端或數(shù)花集成聚傘花序;花梗長1-3厘米;苞片4,卵形,頂端長漸尖,長達花萼1/2以上,邊緣膜質(zhì),有緣毛;花萼圓筒形,長15-25毫米,直徑4-5毫米,有縱條紋,萼齒披針形,長約5毫米,直伸,頂端尖,有緣毛;花瓣長15-18毫米,瓣片倒卵狀三角形,長13-15毫米,紫紅色、粉紅色、鮮紅色或白色;頂緣不整齊齒裂,喉部有斑紋,疏生髯毛;雄蕊露出喉部外,花藥藍色;子房長圓形,花柱線形。蒴果圓筒形,包于宿存萼內(nèi),頂端4裂;種子黑色,扁圓形。
花期5-6月,果期7-9月。
你好!?。∈?,石竹科石竹屬。別名:洛陽花、石柱花。 多年生草本。莖叢生,高30~50cm,直立或基部匍匐,節(jié)膨大。葉線狀披針形,長3~5cm,寬3~5mm,先端漸尖,基部狹窄...
石竹栽培管理要點 1月至4月初 &...
紫花地丁的花語是誠實紅石竹花語:友好須苞石竹花語:純潔的愛情紫花香薊:花語是信賴,相信能得到答復(fù)香水草花語:獻身迷珠香花沒查到萬帶蘭花語 大概就是這樣...
石竹,別名:興安石竹、北石竹、鉆葉石竹、蒙古石竹、絲葉石竹、高山石竹、 遼東石竹、長萼石竹、長苞石竹、林生石竹、三脈石竹。
拉丁文名:Dianthus chinensis L.
常用播種、扦插和分株繁殖。
種子發(fā)芽最適溫度為21至22℃。
播種繁殖一般在9月進行。播種于露地苗床,播后保持盆土濕潤,播后5天即可出芽,10天左右即出苗,苗期生長適溫10-20℃;當(dāng)苗長出4-5片葉時可移植,翌春開花。也可于9月露地直播或11-12月冷室盆播,翌年4月定植于露地。
扦插繁殖在10月至翌年2月下旬到3月進行,枝葉茂盛期剪取嫩枝5-6厘米長作插條;插后15-20天主根。
分株繁殖多在花后利用老株分株,可在秋季或早春進行。例如可于4月分株,夏季注意排水,9月份以后加強肥水管理,于10月初再次開花。
石竹是宿根性不強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多作1~2年生植物栽培。盆栽石竹要求施足基肥,每盆種2~3株。苗長至15cm高摘除頂芽,促其分枝,以后注意適當(dāng)摘除腋芽,不然分枝多,會使養(yǎng)分分散而開花小,適當(dāng)摘除腋芽使養(yǎng)分集中,可促使花大而色艷;生長期間宜放置在向陽、通風(fēng)良好處養(yǎng)護,保持盆土濕潤,約每隔10天左右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雨水過多,注意排水、松土。石竹易雜交,留種者需隔離栽植。開花前應(yīng)及時去掉一些葉腋花蕾,主要是保證頂花蕾開花。冬季宜少澆水,如溫度保持在5~8℃條件下,則冬、春不斷開花。
栽植
8月施足底肥,深耕細耙,平整打畦。當(dāng)播種苗長1-2片真葉時間苗,長出3-4片真葉時移栽。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移栽后澆水,噴施新高脂膜,提高成活率。
光照與溫度
生長適宜溫度15~20℃。冬季應(yīng)放溫室,溫度保持在12℃以上。生長期要求光照充足,擺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夏季以散射光為宜,避免烈日暴曬。溫度高時要遮蔭、降溫。
澆水與施肥
澆水應(yīng)掌握不干不澆。當(dāng)株高10厘米時再移栽1次。秋季播種的石竹,11~12月澆防凍水,第2年春天澆返青水。整個生長期要追肥2~3捉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要想多開花,可摘心,令其多分枝,必須及時摘除腋芽,減少養(yǎng)分消耗。石竹花修剪后可再次開花。
水肥管理
在較平坦的地段澆水,要一次澆透,待數(shù)日后觀察種苗生長情況再澆一遍水即可。成活后就不用澆水,千萬不可在其他植物澆水時一起澆灌。
在土丘或不宜存水的地段種植,尖葉石竹尚未成活前需經(jīng)常澆水,保持土壤有充足水分,待成活后方可停止?jié)菜J⑾募竟?jié)由于氣溫較高,白天水分蒸發(fā)快,早晨澆水最好。
如果土壤貧瘠或用戶希望較快成坪,可施點有機肥或化肥。
傳說
不知是哪朝哪代,在東北的一座大山中住著一戶普通人家,姓石。老兩口只有一個兒子名叫石竹。家里沒有財產(chǎn)沒有土地,全靠石老漢進山挖藥為生。不幸的是石竹還剛呀呀學(xué)語的時候,石老漢在一次進山挖藥時摔死了。從此,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更艱難。石竹媽一人挑起了撫養(yǎng)兒子的重擔(dān),她每天進山挖山貨去換點糧食,摻和著野菜一起熬粥吃。就這樣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石竹媽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將石竹拉扯長大成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小伙子。
石竹這孩子樣樣都好,里里外外幫襯著媽媽。只是打小吃苦受窮,身子骨十分瘦弱,不但不能像別的小伙子一樣獨當(dāng)一面地養(yǎng)活這個家,讓年邁的媽媽歇息歇息,而且從小就得了個怪??;石竹媽不畏山高路險,每天都去挖藥,每次發(fā)現(xiàn)了新草藥,她就自己先用口嘗嘗:辛的、苦的、麻的、澀的,做媽的先嘗盡人間甘苦。多年過去依然未找到治療石竹的草藥。
有一天,她越想越急越傷心,禁不住老淚縱橫,兩串熱滾滾的淚珠一直落到山石縫里。但沒想到奇跡在這時發(fā)生了,只見熱淚倘過的山縫縫里,忽然長出一株花兒來,那花還在那里點頭微笑。石竹媽正驚訝之余,又聽見一個甜甜的姑娘的聲音在說話:“老媽媽,把這花全棵拔去,回家煎水給兒子喝,它可以治好你兒子的病?!笔駤尰丶野凑栈ㄏ傻闹更c把采來的花連根煎水給石竹喝。藥一煎好,只覺草屋里清香陣陣。石竹連服了三日,病治好了,人也變得精神多了,總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一樣。石竹本來就是孝順孩子,病一好,他就再也不要媽媽上山挖藥去奔波勞累了。不久,他就娶了一房媳婦,一家人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石竹媽采藥遇見花仙,并用這花草治好了兒子石竹毛病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開了,凡得了類似那種毛病的窮人,都來找石竹媽要這花草去治病,沒有不靈的。人們感激花仙,更明白花仙也是被石竹媽的一片愛心所打動,才主動幫忙的。 每次人們要找尋這花草時,都叫不出它的名兒,只知道是石竹媽找的花能治病,便順口叫它“石竹媽的花”,叫來叫去,就干脆叫“石竹花”了。
花語
石竹的花語為純潔的愛、才能、大膽、女性美。
詩詞
唐代司空曙在《云陽寺石竹花》寫道:“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fēng)?!弊髡咭杂崎e的心情描繪出石竹的形態(tài),以蝶、榴顯示出石竹的重視。
宋代王安石愛慕石竹之美,又憐惜它不被人們所賞識,寫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fēng)”。
常有銹病和紅蜘蛛危害。
在清掃園林病枝后及時噴藥預(yù)防,可噴2~5度石硫合劑或五氯酚鈉200~300倍液。防治轉(zhuǎn)主寄生植物上的銹病,應(yīng)在3月上中旬噴藥1~2次,以殺死越冬菌源孢子;在生長季節(jié),當(dāng)新葉展開后,可選用25粉銹寧1500~2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25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捎?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
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樹皮并集中燒毀,刮皮后在樹干涂白(石灰水)殺死大部分越冬卵。根據(jù)紅蜘蛛越冬卵孵化規(guī)律和孵化后首先在雜草上取食繁殖的習(xí)性;早春進行翻地,清除地面雜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間田間沒有雜草,使紅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瘜W(xué)防治應(yīng)用螨危4000~5000倍均勻噴霧,4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5%噠螨靈乳油2000倍液,1.8%齊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原變種) 圖版108: 1-6var. chinensis。
(變種)(東北植物檢索表) 北石竹(東北藥用植物志)
植株多少密叢生。莖多少被短糙毛或近無毛而粗糙。葉通常粗糙,斜上,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3-5厘米,寬2-4毫米。
產(chǎn)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西北部)。生于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甸、林緣沙地、山坡灌叢及石砬子上。俄羅斯、蒙古也有。模式標(biāo)本采自俄羅斯。
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破血通經(jīng)功效。也可作農(nóng)藥,能殺蟲。
(變種)蒙古石竹(東北藥用植物志),絲葉石竹(東北植物檢索表)
莖纖細,多數(shù),叢生。葉片線狀鉆形,斜向上,長1.5-3厘米,寬1-2毫米?;ㄝ^小。
產(chǎn)東北、內(nèi)蒙古。生于固定沙丘、草原沙質(zhì)地、森林草原、干山坡及山坡石砬子。模式標(biāo)本采自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烏丹)。
(變種)(東北植物檢索表)
植株高10余厘米,密叢生。葉片線狀倒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厘米,寬1.5-2.5毫米,有時帶紫色。花單一;苞片頂端漸尖、長漸尖或為葉狀,常帶紫色;花萼長約1.5厘米,直徑5-6毫米,帶紫色。
產(chǎn)吉林長白山。生于高山帶瀑布旁及山溪旁濕潤地。朝鮮(北部)也有。模式標(biāo)本采自朝鮮。
(變種) 長萼石竹(東北草本植物志)
莖叢生。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寬2-3毫米。苞片橢圓形,比花萼短很多,頂端長凸尖或伸長為鉆狀,邊緣為較寬的白膜質(zhì),具蛛絲狀白色細睫毛;花萼于花期長23-27毫米,直徑4毫米,麥稈綠色,萼齒漸尖。
產(chǎn)遼寧、山東。生于山溝石礫質(zhì)地、干山坡。模式標(biāo)本采自遼寧蓋縣熊岳城喇嘛洞。
(變種) (東北草本植物志)
植株高10余厘米。莖及葉綠色,有時帶紫色。苞片葉狀,線形,漸尖,長3-3.5 (-4.5) 厘米,為花萼1倍或更長。
產(chǎn)遼寧、河北(東北部)、山東(栽培)。生于山頂沙質(zhì)地、山坡或高山草甸上。模式標(biāo)本采自河北霧靈山。
根及全草均可作瞿麥入藥。
(變種)
植株高15-50厘米。葉片線狀披針形,一般比節(jié)間長,彎柔。莖生單花或少花;苞片葉狀,近緊貼,與花萼等長或更長。
產(chǎn)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生于山坡、山谷、溪邊。
(變種)
莖斜升或直立,高20-35厘米。葉片鉆狀披針形或鉆形,長2-3厘米,寬1-4毫米,具明顯3條脈。苞片2對,卵形,具凸尖,為花萼長1/3-1/2。
產(chǎn)山東泰山及東北部沿海。生于山坡、海邊。模式標(biāo)本采自山東泰山。
根和全草入藥,清熱利尿,破血通經(jīng),散瘀消腫。
石竹可以全草或根入藥。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心、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破血通經(jīng)。尿路感染、熱淋、尿血、婦女經(jīng)閉、瘡毒、濕疹 《本草備要》說:“降心火,利小腸,逐膀胱邪熱,為治淋要藥。”
化學(xué)成分:全草含皂甙、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丁香酚(eugenol)、苯乙醇、苯甲酸芐酯、水楊酸芐酯、水楊酸甲酯。
石竹已廣泛栽培。育出許多品種,是很好的觀賞花卉。
石竹株型低矮,莖稈似竹,葉叢青翠,自然花期5~9月,從暮春季節(jié)可開至仲秋,溫室盆栽可以花開四季?;斏Χ?,單生或成對,也有呈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徑不大,僅2至3厘米,但花朵繁茂,此起彼伏,觀賞期較長。花色有白、粉、紅、粉紅、大紅、紫、淡紫、黃、藍等,五彩繽紛,變化萬端。
園林中可用于花壇、花境、花臺或盆栽,也可用于巖石園和草坪邊緣點綴。大面積成片栽植時可作景觀地被材料,另外石竹有吸收二氧化硫和氯氣的本領(lǐng),凡有毒氣的地方可以多種。切花觀賞亦佳。
格式:pdf
大?。?span id="kjk6our" class="single-tag-height">153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格式:pdf
大?。?span id="ga35lbd" class="single-tag-height">153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5
隧道施工技術(shù)復(fù)雜、工藝繁多,容易發(fā)生工程事故。施工過程中準確嚴密的監(jiān)控量測是預(yù)防事故發(fā)生的有效措施,通過及時準確的預(yù)報隧道及周邊環(huán)境的變化可以保證隧道施工安全。文中介紹了石竹坪隧道監(jiān)控量測的內(nèi)容方法,并對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保證隧道施工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冷型地被石竹為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原產(chǎn)奧地利、兩伯利亞地區(qū)。植株叢生,莖匍匐狀,花頂生,呈傘狀花序。2100433B
石竹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唐代司空曙在《云陽寺石竹花》寫道:“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fēng)?!弊髡咭杂崎e的心情描繪出石竹的形態(tài),以蝶、榴顯示出石竹的重視。宋代王安石愛慕石竹之美,又憐惜它不被人們所賞識,寫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fēng)”。明《花史》載“石竹花須每年起根分種則茂?!倍笠乜偨B了石竹宜經(jīng)常分栽的特征,清《花鏡》也提到“枝葉如苕,纖細而青翠?!笔窕m不是名貴花卉,但五彩繽紛,變化萬端,性強勁,耐寒,從暮春季節(jié)可開至仲秋。園林中可用于花壇、花境、花臺或盆栽。
甜菜拉因色素只分布在中央種子目中,該目包括商陸科、仙人掌科、刺戟木科、粟米草科、石竹科、藜科等,而該目中的石竹科和粟米草科不含甜草拉因含有花色甙,因此很多學(xué)者認為應(yīng)將石竹科和粟米草科分出,另立石竹目,得到大家的認同。
本目包括石竹科、藜科、商陸科等12科,共10000余種。中國有10科。
約12屬100種。草本、灌木,稀喬木狀,無毛。單葉互生,全緣?;▋尚曰蛴袝r退化成單性,輻射對稱 ;總狀花序或聚傘花序 ;花被片 4-5,分離或基部連合,覆瓦狀排列,宿存 ;雄蕊數(shù)目多變(甚至在同一種內(nèi)也如此),通常4-5或多數(shù),與花被片互生或?qū)ι?;子房通常上?,心皮1至多數(shù),通常10-16,分離或合生,每心皮有1胚珠。果實為核果、 漿果、 蒴果或有翅或刺的分果。產(chǎn)兩半球的熱帶,主要產(chǎn)于美洲熱帶,僅少數(shù)種分布于亞熱帶邊緣至溫帶地區(qū)。我國產(chǎn)1屬,即商陸屬Phytolacca,約4種,分布于遼寧、陜西、甘肅以南各省區(qū)。商陸根入藥 ,有通利二便功效 。
有2屬10種。分布于美洲溫暖地區(qū),包括美國西南,拉丁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小喬木或灌木;單葉互生,無托葉;花小,綠色,花瓣4-5;果實為漿果,每個漿果只有一粒種子,種子呈凸透鏡形狀。
有30屬290種。草本或攀緣灌木,熱帶產(chǎn)的有喬木。葉常對生,稀互生,單葉,全緣,無托葉?;▋尚曰騿涡?,整齊,常由2-5花組成聚傘花序,每朵花下各有苞片或小苞片,苞片往往有顏色,花被1輪,由5萼片結(jié)合而成,外形似花冠,芽中折疊或回旋,雄蕊1-30,分離或花絲基部結(jié)合成筒,花藥2室,縱裂,雌蕊1,單心皮,子房上位,1室,有一基底著生的倒生或彎生胚珠?;ㄖ?,細長,柱頭1,果實為瘦果,有時為種種變形的宿存花萼所包,以助散布,種子具直伸或彎曲的胚,有少量或多量胚乳。大多數(shù)產(chǎn)熱帶(特別是美洲熱帶),中國自生有腺果藤屬、黃細心屬等植物,見于西南部、南部,有的見于臺灣。此外引種的有紫茉莉(又名胭脂花)、葉子花(又名三角花或九重葛)和光葉子花。紫茉莉花傍晚開放,花被下部宿存,包于果外,似外果皮。根和種子除含大量淀粉外,尚含有機酸及生物堿,花和葉均供觀賞。種子有毒,食用后可能聽力遲鈍、口舌麻木。主要有腺果藤屬Pisonia、膠果木屬Ceodes、葉子花屬Bougainvillea、紫茉莉?qū)費irabilis、山紫茉莉?qū)貽xybaphus、黃細心屬Boerhavia、粘腺果屬Commicarpus等屬。
有130屬1200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矮灌木,葉對生,或互生,常單葉,肉質(zhì),或退化為鱗片,常無托葉。花兩性,整齊,單生,或為腋生二歧聚傘花序或頂生單枝聚傘花序,花被1輪 ,由4-5分離或結(jié)合的革質(zhì)、綠色萼片所成。雄蕊基本5 數(shù),但常分裂為多數(shù),最外方的常不孕而為花瓣狀,花絲分離或合成幾束,或基部結(jié)成單體;雌蕊基本由 3-5心皮結(jié)合而成 ,子房上位或下位,1-5室(偶達20室)。每室胚珠有多數(shù)、稀一個,倒生或彎生。蒴果或漿果狀。,主要產(chǎn)非洲南部,也產(chǎn)于非洲熱帶、亞洲、澳大利亞、加利福尼亞及南美洲。我國有粟米草屬Mollugo、針晶粟屬、海馬齒莧屬、肖海馬齒莧屬、番杏屬Tetragonia等少數(shù)種。常見栽培的有廣義的龍須海棠屬植物,此屬已分成100余屬,其中某些種,葉極肥厚,成奇異的肉質(zhì)植物,栽培于溫室。龍須海棠Lampranthus spectabilis栽植普遍,全形宛如菊科的頭狀花序,故也稱松葉菊。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葉卵狀菱形,花小,簇生葉腋,黃綠色,野生海濱,有時栽培;嫩枝富含皂苷。
有140屬2000余種。可分為3亞科:葉仙人掌亞科Pereskioideae、仙人掌亞科Opuntioideae、仙人柱亞科Cereoideae。肥厚多肉,莖內(nèi)的薄膜組織含有大量水分,被稱為多漿植物(或多肉植物);有圓形的莖,多毛刺和退化的葉,可以大大地減少水分的蒸發(fā);根系分布廣,有快速吸收水分的能力,在短暫的雨季即可吸足水分,有的能用刺毛在晴朗的夜晚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少數(shù)附生性的種,如曇花、量天尺、葦枝等則生長于潮濕溫暖地區(qū)。凡是白天開花的種,花色艷麗,夜間開花的則花色潔白而有香氣,是對昆蟲或鳥、獸類動物傳粉的適應(yīng)。大多原產(chǎn)美洲熱帶、亞熱帶沙漠或干旱地區(qū),以墨西哥及中美洲為分布中心;少數(shù)分布在北緯53°加拿大的和平河,以及海拔3000米積雪的高寒地區(qū)。只有葦枝屬產(chǎn)于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我國栽培的有600余種,供觀賞。仙人掌屬和量天尺屬等少數(shù)屬種在南方諸省亦生。
有100余屬1400余種。多為一年生草本,少數(shù)為半灌木或灌木,稀為小喬木。單葉,互生或?qū)ι?,扁平或柱狀,較少退化為鱗片狀(鹽角草屬),草質(zhì)或肉質(zhì),無托葉?;▎伪唬?-5裂,果期增大、變硬或在背部生出翅狀、刺狀、疣狀等附屬物。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shù)或較少。子房上位;胚珠1,彎生。果實多為胞果,稀蓋果(千針莧屬)。胚環(huán)形、半環(huán)形或螺旋形。具肉質(zhì)或粉質(zhì)的外胚乳或無。廣布世界各大洲,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中亞、美洲和大洋洲的干草原、沙漠、荒漠和地中海、黑海、紅海沿岸海濱地區(qū) 。我國有39屬180余種。全國各地均產(chǎn),但主要產(chǎn)于鹽堿地和北方各省的干旱地區(qū),尤以新疆最盛。其中苞藜屬為中國特有,產(chǎn)于甘肅南部。甜菜是制糖工業(yè)的重要原料;菠菜和厚皮菜是普遍栽培的優(yōu)良蔬菜;而地膚、藜、鹽地堿蓬和豬毛菜等嫩時可食;沙蓬種子俗稱沙禾,可食;土荊芥的莖、葉含土荊芥油;果實揮發(fā)油中含驅(qū)蛔素,為驅(qū)蟲有效成分。地膚果實稱地膚子,為常用中藥 。杖藜世界各國普遍栽培,除幼苗可食外,莖桿可做手杖,稱藜杖。不少種類為干旱地區(qū)的主要飼料和固沙植物,其中小喬木狀的梭梭屬植物是十分重要的沙區(qū)造林樹種。
(莧讀音xiàn)有65屬850余種。可分2亞科:莧亞科Amaranthoideae和千日紅亞科Gomphrenoideae。多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攀援藤本或灌木。單葉,互生或?qū)ι瑹o托葉?;▋尚?,稀單性,為腋生的聚傘花序或排成圓錐花序;苞片小,小苞片2,干膜質(zhì),花被片3-5,常干膜質(zhì),雄蕊常和花被片同數(shù)且對生,子房上位、1室,具基生胎座,果為胞果、小堅果或蓋裂的胞果。種子小,凸透鏡狀或腎形。胚環(huán)形,胚乳粉質(zhì)。我國有13屬39種,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有許多屬的植物可供藥用。如牛膝屬Radix、青葙屬Celosia、杯莧屬Cyathula、蓮子草屬Alternanthera和莧屬Amaranthus等。莧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是常見蔬菜,有紅莧、白莧、青莧和馬蹄莧等品種,可供觀賞。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為常見的花卉植物,穗狀花序成扁平肉質(zhì)雞冠狀、卷冠狀和羽毛狀,花被片具有紅、紫、黃、橙或紅黃相間等色彩。
有19屬500余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單葉 ,互生或?qū)ι?,常肉質(zhì),托葉膜質(zhì)或剛毛狀。花成聚傘花序 、總狀花序或單生 ,兩性 ,整齊 ;萼片常2,常早落;花瓣2-5;雄蕊與花瓣同數(shù)對生 ,或由分離而成多數(shù),離生,雄蕊1,由2-3心皮所成,子房上位 ( 馬齒莧屬半下位),1室,胚珠少數(shù)至多數(shù)或只1個。蒴果環(huán)裂 ( 如馬齒莧屬)或室背裂開,稀為不裂的堅果。主產(chǎn)美洲。我國有2屬:馬齒莧屬Portulaca及土人參屬Talinum,寥寥數(shù)種。馬齒莧全草入藥 ,具有清熱解毒 等功效,主治濕疹 等癥。
馬齒莧科(Portulac aceae)包括大花馬齒莧(Portulaca grandiflora,廣泛栽作一年生庭園花卉)及春美草(Claytonia virginica,即維吉尼亞春美草;北美東部的一種野花)。
有4屬15-25種。多年生草本,單葉,互生,常肉質(zhì)?;ㄐ蛩霠睢⒖偁罨驁A錐狀,花小,整齊,兩性或單性,每一花下托有2苞片,花被片5,有時多少結(jié)合,覆瓦狀排列,常宿存,具色彩,雄蕊5,與花被片對生,子房上位,1室,子房基底具1彎生胚珠。果期肉質(zhì)的花被包于核果外,似漿果。有4屬25種,分布于美洲、非洲及亞洲。中國栽培有落葵屬Basella和落葵薯屬Anredera約2-3種。落葵葉含葡聚糖、粘多糖、β-胡蘿卜素及有機酸并皂苷、鐵等,作蔬菜。主要分布美洲熱帶。
約14屬95種。草本;葉對生、互生或近輪生,有時肉質(zhì);花輻射對稱,兩性,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通常小而不顯著;萼片分離或僅于基部合生,宿存;花瓣小或缺;雄蕊少數(shù)或極多數(shù);子房上位,數(shù)室,或心皮離生;果干燥,室裂或橫裂,稀不開裂。本科所含的屬亦有學(xué)者將其置于番杏科Aizoaceae。主產(chǎn)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有2屬6種,產(chǎn)西南部至東部。主要包括針晶粟草屬Gisekia、星粟草屬Glinus、粟米草屬Mollugo、海馬齒屬Sesuvium、假海馬齒屬Trianthema等屬。
約89屬2100余種??煞譃?個亞科:大爪草亞科Paronychideae、繁縷亞科Alsinoideae和石竹亞科Silenoideae。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小灌木或亞灌木。莖通常節(jié)部膨大。單葉對生,有時具膜質(zhì)托葉。花兩性,稀單性,輻射傘形花序、圓錐花序或集生成頭狀。有時具閉花受精的花;萼片4-5,離生或合生;花瓣4-5,稀無,離生,具爪或否;雄蕊8-10,稀2-5;花盤小,有些具腺體;花托有時呈棲狀;子房上位,1室,稀2-5室,特立中央胎座。胚珠1至多數(shù);花柱2-5。果實通常為蒴果,稀為瘦果或漿果狀。種子1至多數(shù),多為腎形,無翅或僅具窄翅,表面平滑或具疣狀突起,含粉質(zhì)胚乳。我國有32屬約400種。其中金鐵鎖屬Psammosilene和古臨屬為中國特有屬。重要屬如:繁縷屬Stellaria、卷耳屬Cerastium、小無心菜屬Arenaria、蠅子草屬Silene、剪秋羅屬Lychnis、絲石竹屬Gypsophila與石堿草屬Saponaria。最具園藝價值者為石竹屬Dianthus,其中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除廣為種花者栽培外,并在歐洲種植以制造香水;美國石竹則為舊式庭園常見花卉;此外尚有常夏石竹。許多可藥用,常見的有:金鐵鎖 、王不留行 、瞿麥 、太子參 、銀柴胡 等,其化學(xué)成分主要為皂苷。
刺戟木科(Didiereaceae)是被子植物的一個科,包括3亞科馬齒莧樹亞科Subfam. PortulacarioideaeAppleq.&R. S. Wallace(2003)、纓莧樹亞科Subfam. CalyptrothecoideaePax&Gilg(1897)、刺戟木亞科 Subfam. DidiereoideaeAppleq.&R. S. Wallace(2003),有7屬20種。產(chǎn)非洲東部,南部,馬達加斯加。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