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年間受外來影響燒造的一種青花瓷器,阿拉伯人常以此凈手或澆花用。長頸、鼓肩、圈足,口一側附彎形流,另一側自口至肩附曲柄
中文名稱 | 水注 | 高 | 6.5厘米 |
---|---|---|---|
長 | 8厘米 | 水嘴口直徑 | 約0.5厘米 |
這需要補充項目處理的。
熱水袋的注水量可以在熱水袋容量的60%~80%之間。不要注水太滿,因為熱脹冷縮,水高溫會變成蒸汽,如果注水太滿,加熱時存在爆炸的風險。也不要注水太少,注水太少電阻過熱,會燒壞熱水袋外皮,也存在一定的危...
首先,一樓所說的是已經作廢的規(guī)范?,F行的規(guī)范條文是出自《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GB 50974-2014第7.4.6條:室內消火栓的布置應滿足同一平面有 2 支消防水槍的 2 股充實水柱同時達...
格式:pdf
大?。?span id="lsu7w1s" class="single-tag-height">1.3M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總結了關于注漿孔鉆探施工的現場經驗,探索了注漿改造高效施工的方法。
唐長沙窯瓷水注簡介
唐長沙窯青釉褐綠彩辟邪瓷水注高6.6厘米。該水注仿造辟邪形體,張口凸目,口即為注流,腹部中寶鼓 起,下連四小短足,后塑扇形短尾,為方便實用,首尾之間聯(lián)綴一環(huán)狀提把,通體施青釉,唯腹下及足部露胎,釉下以褐、綠彩間繪條紋作為裝飾,水注造型生動稚拙,是唐代湖南長沙窯制品。
水注又名書滴、水滴、硯滴、研滴、滴子,是供磨墨時在硯池中注水的一種蓄水文具。
水注在古代的書具中,雖非不可或缺,卻是文房四寶之外,較之文鎮(zhèn)、筆格之類更為重要的器物, 因為你既要研墨,總需加水,倘能備有水注,畢竟方便多了。所以,水注這個東西出現得很早,就書面資料來看,周代已見使用?!段骶╇s記》載云:"晉靈公?!┯耋蛤芤幻?,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為書滴。"普靈公(公元前620~前607 年在位),春秋時期晉國的君主。從他墓葬出土的書滴來看,自是水注的一種高級形制,不僅用料為上乘的美玉,且還雕琢成蟾蜍之狀,工藝考究,真乃一寶。
后世的水注亦多作動物形,如辟邪、天祿等祥瑞之獸或獅、牛、鹿、雞、雁、雙鴛等,再就是各種植物形,如立瓜、臥瓜、石榴、雙桃、雙蓮房等,以玉石、陶瓷或金、銅為之,器物一般在上面有一筒形小口,水由此灌入,邊上則穿一微孔(獸形常開于口部),傾其器,水便自孔中流出,故古人又常以"壺"稱之。
雙組份聚氨酯膠粘劑良好的復合效果與多方面條件有關,其中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也就是說,隨著季節(jié)氣候的改變,為了獲得理想的復合效果,有必要對膠水使用工藝作某些微調。
簡單地說,影響復合的季節(jié)氣候變化也就是環(huán)境濕度、溫度兩大指標的變化:具體而言在春夏兩季尤其是梅雨時節(jié),空氣的相對濕度較大,甚至可達到飽和而秋冬兩季則空氣干燥、濕度小;就氣溫而言,夏季比冬季高出許多,兩者之間最大可相差將近30~40℃(此處是以室內無暖氣的南方地區(qū)為例來作比較)。對于這些差異如不加注意,很可能在復合時會產生下列問題:空氣潮濕時,膠水經常固化不徹底,也就是干不透,殘留黏性大,嚴重的甚至可在對復合膜作剝離時觀察到有拉絲的現象,特別當薄膜本身吸潮性較大,比如用尼龍膜復合時就更容易產生這種現象;其次,潮濕的空氣會在上膠網紋輥上產生冷凝,從而將水分帶入到膠盆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膠水逐漸由透明變得混沌、發(fā)白,以至失去粘結作用;濕熱高溫亦使得膠水的保存比較困難,配好的工作膠液如當天用不完,放置過夜之后,經常會發(fā)白結塊,形成凝膠(果凍啫喱狀)。與之相對的是,在冬季天冷時,之前沒用完的工作膠液隔夜之后依然保持良好的透明流動性,甚至不必分批分次摻入新配的工作膠液內,就可直接拿來上機使用。另一方面,在氣溫較低的冬季,膠水會變得粘稠,流平性下降。當復合機高速運轉時,膠盆內容易產生大量的氣泡堆積在膠水表面以及上膠網紋輥邊緣,這時有可能造成空泡轉移,上膠量不足,影響復合牢度;同時,由于流平分散性能不佳,復合膜的外觀效果也會變差,比如膠水的流平紋比較明顯,有時呈橘子皮狀,當用于復合鋁箔或鍍鋁膜時,如果印刷面有大面積的白墨或淺色油墨時,更容易形成小白點、斑點;另外,由于冬季氣溫低,熟化房的溫度與外界環(huán)境溫度相差很大,如果保溫措施做得不夠到位,則熱量的散失速度遠比高溫的夏季為快,這往往使得熟化房內溫度達不到設置溫度(一般為50℃)。因此熟化的效果亦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同等的熟化時間下,復合牢度有可能比夏季時偏低一些。
分析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就要了解水分和溫度對膠粘劑的影響。首先,對于雙組份聚氨酯膠粘劑來說,水分如同其中的主劑即聚酯/聚醚多元醇一樣,可與固化劑中的NCO基團反應。據測算,1g的水可以消耗掉26~32g的固化劑,當然,這是就純粹的反應重量比而言,在實際當中,混入工作膠液內的水分在與固化劑反應時是與主劑相競爭的。但不管到底有多少水分參與了反應,這無疑是消耗了固化劑,使得其與主劑反應的量達不到原來設定的工作配比,因此也就造成了固化的不徹底和殘留黏性。而膠粘劑的粘度和反應活性則與溫度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膠粘劑廠家給出的粘度值是以25℃為標準溫度用旋轉粘度計測量出來的,這意味著實際使用時,工作環(huán)境的溫度在夏季可比其高出10余度,而冬季天冷時可能比其低上20℃有多。膠水的粘度正好與溫度高低相反,即同樣的膠水在溫度高時表現出來的粘度值較低,流動分散性能好,溫度低則粘度高,流平差。另外,膠粘劑的兩個組份之間的交聯(lián)固化反應,在溫度低時反應速度慢,溫度高時反應速度快,這也恰恰是為何要有熟化房的原因(加快固化反應速度,提高生產效率)。
針對這樣的情況,在使用雙組份聚氨酯膠粘劑進行復合時可根據環(huán)境變化做以下一些調整:如果空氣潮濕,氣溫偏高,將固化劑的用量適當提高10%~20%,以彌補水分對其的消耗;經常用干爽的棉紗或布碎吸掉復合機上冷凝的水滴,防止其落入膠盆內;用不完的工作膠液可添加少量溶劑稀釋,然后密封保管,如果條件允許,可置于小型冷柜內冷藏保管,這樣效果更佳,下次再用時,在密閉情況下解凍,并與新配的工作膠液混合使用。當冬季氣溫偏低時,配制工作膠液可適當多加一些溶劑以降低體系粘度,改善流平分散性,同時也減少了工作時膠盆內氣泡的產生。但這樣做工作膠液的濃度會有所降低,如不欲改變工作濃度,則可以用少量的丙酮取代部分醋酸乙酯,即使用丙酮與醋酸乙酯的混合溶劑來作為稀釋劑,兩者的比例可為2:8或3:7。此外,冬季低溫時可把熟化房的溫度設置稍為調高,以保證其實際溫度能達到要求,以免影響熟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