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var. trichocarpa (Bunge) Stern)與芍藥的區(qū)別:心皮密生柔毛。分布于中國東北、河北、山西及內蒙古東部,在云南、湖北、陜西、浙江、河北等省都有栽培。生長于山地灌叢中。
芍藥與美麗芍藥(Paeonia mairei Levl.)很近似,但芍藥葉緣具白色骨質細齒,葉頂端漸尖,具數朵花,易與后者區(qū)別;尤以葉緣具骨質細齒為該屬其它各種所沒有的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骨質細齒,兩面無毛,背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
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而近頂端葉腋處有發(fā)育不好的花芽,直徑8-11.5厘米;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厘米,寬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長3.5-6厘米,寬1.5-4.5厘米,花瓣各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厘米,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頂端裂片鈍圓;心皮4-5(-2),無毛。蓇葖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早田氏爵床(臺灣植物志第二版,1998)(變種)澎湖爵床(臺灣植物志,1978)草本,莖鋪散或外傾,密被長硬毛。葉幾無柄,多汁,卵形或近圓形,長10-16毫米,寬8-10毫米,頂端鈍,基部圓或寬楔形,...
1、石楠毛瓣變種 P. serrulata Lindl. var. lasiopetala (Hayata) Kuan.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長8-15厘米,寬2.5-4.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無毛或...
你好,推薦你芍藥居北里小區(qū),售價:98萬(8981元/㎡),首付約32萬月供約4546元,戶型:3室2廳1衛(wèi)133㎡(套內114㎡)。小區(qū)交通、生活設施比較便利的小區(qū),樓間距大,采光極好,該小區(qū)配有專...
芍藥在中國東北生長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長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芍藥喜光,耐寒,在中國北方各地可以露地越冬;夏季喜冷涼氣候;喜土層深厚、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在黏土和沙土上雖然可開花,但是生長不良,在鹽堿地和低洼地不宜生長。
分布于中國、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在中國分布于江蘇、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園也有栽培。
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芍頭繁殖、分根繁殖3種。
種子繁殖:應在8月初果實成熟時即行收獲,將種子混入濕砂放予陰涼通風處,保持濕潤,以免降低發(fā)芽率。9月中、下旬下種,播種溝行距18厘米,深約3厘米,株距3-4厘米,用焦泥灰覆蓋并耙平,再蓋上欄肥。翌年3月中、下旬出苗,在4、5月份各施1次人、畜糞肥。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后全面松土除草,畦面仍蓋上欄肥,并清溝培土,第3年起苗作為利,苗。
芍頭繁殖:是取芍藥收獲時剪下供藥用的根以后留下的根頸作種苗。根頸帶有多個芽,種植時將芍頭縱切,使每塊有芽2-3個。
分根繁殖:是取芍藥采收后留在根頸上的細根繁殖。種植時將根頸縱切,使每個種根上面有1-2個壯芽,下面有1-2條根,根長15-20厘米,剪去過長部分,并修去細側根。中國浙江省收獲芍藥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下種在9月中、下旬或10月上旬。因此下種前必須將芍頭或帶根的芍頭貯藏3個月左右。方法:黽在高燥、陰涼、通風的室內地面上鋪一層厚約6-9厘米的濕砂,貯藏芍藥頭,只要將芽向上放數層,至厚度約16厘米;帶根芍頭可傾斜放置一層,上面蓋一層6-9厘米厚的濕砂,再在四周用磚圍好。約半月后,濕砂漸干,并向下漏入芍頭間,芍頭外露時應再蓋濕砂。以后再見砂變干就要及時灑水,但不宜過多,以防芍頭霉爛。如有霉爛要及時去除并重新堆置。
插芽和分株是常用的兩種方法。
插芽繁殖用的芽是從上一年9-10月間引種栽培、生長旺盛、無病害的植株中下部選擇有壯芽的莖,剪取5-10厘米,基部蘸上生根粉,插入蛭石等基質,采用全光照,自動噴.霧,溫度20-28℃,濕度70-80%,1-2個月內生根,有根時即行移栽。
分株繁殖是將在花圃中已生長4-5年的大株作母株。分株前-年要進行摘蕾,使養(yǎng)分1集中于植株。分株時先去莖葉,后挖掘,并盡可能不傷根系,去除泥土,通過根頸縱切,使每塊有芽2-3個,有根1條以上。
選地整地
園地應選擇地勢較高的早地,或平坡、緩坡。栽培土為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夾砂黃泥土。粘土和砂土可以種植,但生長不良,鹽堿地和低洼地不宜種植。
芍藥生長期為2-3年,種植后不再耕翻,因此種植前要深翻土35厘米以上,并清除多年生雜草的地下部分和石塊。根據地勢和土質作畦,排水好的砂質坡地可采用不開溝的平畦,透水性差的粘性平地采用高畦,畦高約20厘米,寬1-1.3米,溝寬約40厘米。畦的四周要有較深的排水溝,土質較粘的平地更有必要,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發(fā)生根腐。前作玉米、小米、甘薯均可。
栽植
栽植期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宜,也可提前至8月底,以利根系早發(fā),最遲不能過霜降,否則下種時易折斷已發(fā)的根,還因氣溫下降,抑制根系發(fā)育,影響翌年生長。
栽植株距40-50厘米,行距50-60厘米,每畝近2500-3500株,穴深約20厘米。每穴帶根芍頭應有根兩條,呈八字形放入,用少量泥土固定,向根尖部施人糞尿、腐熟餅肥或過磷酸鈣,然后覆土并調整好芽的高低使其與地向齊平,再覆土至高出地面使成饅頭形,蓋上欄肥,上面再覆土少量。
田間管理
下種后第2年施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淡人糞尿,促芽生長好,稱“紅頭肥",切忌過濃,以免灼傷幼根;第2次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500千克;第3次10-11月,施欄肥500千克,施后蓋土-層。第3年3月下旬,施人糞尿750千克,腐熟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4月下旬施人糞尿1000千克;11月施廄肥數500千克。第4年3月下旬施人糞尿1000千克,每50千克加入硫酸銨0.5千克;4月下旬再施人糞尿1000千克,每50千克也加硫酸銨0.5千克。施肥方法除欄肥外均穴施。
田間管理做到淺中耕,勤除草,臨夏清溝排水,入冬清溝培土,4月起摘去花蕾,冬天在芽上覆土防凍,第2、3年可在行間間作玉米、棉花、豆類、蔬菜、洋蔥等作物以利遮蔭。
采收與加工
中國浙江產的芍藥生長期為3個春冬4個年頭,小暑前后收獲。
采收:選擇晴天,先割去芍藥莖葉,再挖取根部,在室內切去芍頭或僅剪下作商品的粗根。剪切下的根要修去側根和根尖,在室內堆放2-3天,使水分降低到質地變柔軟。
擦白:中國浙江省產的芍藥有白芍、杭白芍之名稱,乃來自加工中的擦白。擦白是將質地已變柔軟的芍藥根在潔凈的流水或池塘中浸泡2-3小時,取出后用竹片等工具刮去褐色外皮使呈白色,再入潔凈水中漂洗浸泡待煮。量大時擦白是將根與砂相混,置于形狀像木床的擦白架中,手執(zhí)木槌狀物,4人協(xié)作來回推動,使外皮與砂不斷摩擦而脫落。
煮芍:將鍋中水加熱至近80℃,把已擦白的芍藥根放入鍋中(量以不使根露出水面為度),并不斷翻動使根均勻受熱,繼續(xù)加溫至近微沸,用下面方法檢查生熟程度:從鍋中取出粗細適中的芍藥數根,用口吹氣,見根表面的水分迅速干燥,表明已熟;用竹針穿刺,如一刺即穿,表明已熟;切下上部-段,如切面色澤-致,表明已熟。將熟芍藥立即出鍋,攤開驚曬。煮芍是加工中對質量影響最大的步驟,需格外注意。如鍋內水已近沸點時芍藥根才入鍋,將造成外熟內生、晾曬后外干內濕、貯藏中將會內部霉爛發(fā)黑;如煮得太熟則外襲干癟、內部空心、重量減輕、品質下降。煮時尚需留意鍋水顏色,如呈紫黑色,應立即換入部分潔凈熱水或全部更換。
干燥:采用室外陽光下曝曬,曬時要不斷翻動,使表面干燥-致。曬1-2小時后,慢慢收攏堆厚以降低干燥速度,并繼續(xù)翻動。干后表面皺紋細致,色澤好者為上品,如干燥過快則表面粗糙不平,里面卻未干,曝曬中如嫌陽光太強可用竹簾或蘆簾等物遮蔭。曬3-5天后在室內堆放2-3天,使內部水分外滲,繼續(xù)曬4-5天,再堆放3-5天,然后曬至全干。煮芍后如遇雨天,應攤放在室內外通風處,切忌堆置以免像冷飯般變餿。如手感表面粘,滑,應立即洗凈用文火將表面烘干,遇晴天即曬。
品種選擇
供盆栽的要選擇株型較矮、適應性強、花色鮮艷的重瓣或半重瓣品種。供采收鮮切花的除選花大、瓣多、色艷、型美、花期長外,還要求梗高而硬、根系發(fā)達、分枝力強、生長旺盛的品種。
選地整地
選地與藥用栽培相同。整地時施入腐熟堆肥、欄肥等3000千克。栽植前用1%氯化苦或甲醛進行土壤消毒。盆栽可選用口徑25-30厘米、深20-25厘米瓦盆。對培養(yǎng)土要求疏松、肥沃、易排水。
定植
在10月上、中旬,日均溫14-17℃,若低至10℃時上面要覆黑色地膜,直至萌芽。定植時的株行距視品種而異,穴寬約30厘米,深20厘米。放入種苗時要邊覆土邊踏實,并檢查芽是否與地面相平,低于地面者要上提至齊平,再覆土至滿穴,搗實,再覆土8-10厘米做成小土堆,達到保溫保濕、防止人畜踐踏的目的。盆栽時覆±厚度以能蓋住芽為準。
田間管理
地栽時在定植后澆1次透水即可。盆栽時澆水如同其他植物盆栽,須根據季節(jié)和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及時澆水。栽后第1年,在采收鮮切花的地里每畝再施腐熟堆肥或廄肥2500-4000千克,翌年再施2500千克。施肥時間分春肥、秋肥、花后肥,以花后肥量最多。
管理要點是栽后第1年加強肥培,致力養(yǎng)株,摘蕾不產花,秋早前畦面要蓋草遮蔭,栽后第2年開始切花。通過管理調整植株地上和地下兩部分的協(xié)調生長發(fā)育,達到每畝年產鮮切花5000-7000枝,同時又不影響根部的生長。在孕蕾和開花期內應及時摘去腋芽和多余的花蕾,1條花莖僅留-蕾。
調節(jié)花期
芍藥的花期在浙江是4-5月,正值鮮花的旺季,對芍藥花上市供應不利,需要對花期進行調節(jié)。方法有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兩種。
促成栽培:是給植株-個零度以下的低溫期,用低溫解除植株的休眠,再行保溫、加溫栽培,使花期提前。
抑制栽培:是將萌芽前的植株置于-2℃的環(huán)境中貯藏,在開花前50天左右取出,進行常規(guī)栽培,使花期推遲。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利用溫度控制,要有控制的條件和設備,在進行商品生產時,無疑要提高投入,增加生產成本。因此選育不同季節(jié)開花的品種,采取有效的鮮花保鮮措施,都將有利于芍藥鮮花進入市場。
芍藥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紅斑病和芍藥銹病,其中芍藥銹病只危害芍藥,受害后葉部呈粉狀斑,導致地上部枯死。病害防治方法:一是發(fā)病臨近期,每隔7-10天噴1次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連噴3-5次,可抑制病害的發(fā)生蔓延;二是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500-1800倍液;三是加強栽培管理,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四是冬、春季清除雜草枯枝落葉,減少病源。
芍藥的蟲害有金龜子、介殼蟲和蚜蟲。金龜子幼蟲為害芍藥根部,造成傷口,以致根腐病發(fā)生,成蟲為害葉片和花;介殼蟲吸食芍藥汁液,使植株衰弱,枝葉變黃;蚜蟲吸食葉片汁液,使葉片卷曲變黃,以致整株枯萎死亡。蟲害防治方法:一是清除雜草病枝落葉;二是利用天敵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控制蟲害;三是噴灑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或50%滅蚜松1000-15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消滅各種蟲害。
芍藥是既能藥用,又能供觀賞的經濟植物之一。芍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名花,適宜布置專類花壇、花境或散植于林緣、山石畔和庭院中,也適于盆栽和提供鮮切花。芍藥的塊根可以入藥。栽培的芍藥,根掘起后刮去外皮加工即成白芍,含芍藥甙、牡丹酚、β-谷甾醇、苯甲酸和草酸鈣等。性微寒,味苦酸,有調肝脾和營血功能。主治血虛腹痛、脅痛、痢疾、月經不調、崩漏等癥。野生的芍藥,根掘起洗凈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涼血、散瘀功能。種子含油量約25%,供制皂和涂料用。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中國山東菏澤和河南洛陽有許多品種,如錦帶圍、西施粉、粉銀針、美人面、索花魁、朱砂粉、大富貴、白玉冰、黃金輪、冰青、楊妃出浴、墨紫含金、紫鳳朝陽、烏龍?zhí)胶!y線繡紅袍等?;▎伟昊蛑匕?,有黃、白、粉紅、紫等色。
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已被尊為七夕節(jié)的代表花卉。且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繪畫藝術中的常見花卉,象征友誼、情愛。
2005年1月5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2次會議決定,增補芍藥為揚州市市花。
傳說中牡丹芍藥都不是凡花種,是某年人間瘟疫,玉女或者花神為救世人盜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間。結果一些變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變成草本的芍藥,以至于芍藥還帶著個“藥”字。
古代西方也有類似的傳說,說古希臘名醫(yī)阿斯克列皮耶有個聰明的學生佩翁青出于藍,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傷。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殺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顧念恩情,把佩小弟變成了一種能治病的花,即芍藥。西方人也一直認為芍藥具有某種魔力,凡有芍藥生長的地方,惡魔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可以對抗曼陀羅那種至毒之花。
格式:pdf
大?。?span id="qck55g4" class="single-tag-height">180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目的:探討苗藥制劑通竅化栓顆粒的藥效。方法:通過大鼠頸總動脈結扎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腦水腫模型、小鼠雙側頸總動脈結扎法建立腦缺血模型、斷頭法建立小鼠急性腦缺血缺氧模型、結扎下腔靜脈法建立大鼠實驗性血栓模型,評價通竅化栓顆粒對幾種腦缺血模型的影響。結果:與模型組相比,通竅化栓顆粒各劑量組均能改善頸總動脈結扎大鼠的腦水腫狀況(P<0.05),增強腦細胞對急性腦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P<0.05),抑制大鼠實驗性血栓的形成(P<0.05)。結論:通竅化栓顆粒主要通過改善腦缺血后腦水腫狀況,增強腦細胞對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抑制血栓的形成而發(fā)揮腦保護作用。
格式:pdf
大?。?span id="8cbtxwa" class="single-tag-height">180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綜述了觀賞芍藥在園林中的應用的各種形式,并討論了國內應用現(xiàn)存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展望。
綠幕,屬芍藥科?;ㄉ跗诰G色,后白色,花型為荷花型。莖短直立,梗直,葉圓大,株型半開張,分枝力強。花期早。綠幕隱玉是菏澤牡丹的一種,1966年由菏澤百花園培育。
植物介紹
綠色,荷花型。初開青綠色。莖短直立。梗直。葉圓大,株型半開張,分枝力強?;ㄆ谠?。
芍藥,娉婷婀娜,姿色艷麗,又雍容華貴而與牡丹相似,故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美稱。
芍藥為我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栽培歷史最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同時代已有栽培。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民間已有將芍藥作為禮物的習俗,男女相愛、友人告別時互相贈送。故芍藥又有艷友、將離、可離等別名。列唐代芍藥已。侄許多詩詞中出現(xiàn),如“牡丹落盡正凄涼,紅芍升時醉一場”和“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毀春風”?! ?韓愈)芍藥屬毛茛科,為多年生宿根草率,原產我國北部,目前秦嶺、大別山等地均有野生種,蒙古、前蘇聯(lián)和日本亦有分布?,F(xiàn)全世界的品種已達千種,我國約有180種。芍藥花期在春末夏初(5月)。霜降后地上部分枝葉枯干,翌年春起萌芽后含蕾盛放?;ㄉ谇o端,有單瓣、重瓣之分,花色有紅、白、黃、綠、紫和復色等。盛開時,色彩紛呈,花香四溢,花形嫵媚,綠葉瀟灑,株叢豐滿,令人賞心悅目。
芍藥花色、香、韻俱美,既可地栽,又可盆栽家養(yǎng)布置陽臺,或作為切花進行瓶襁水養(yǎng)。芍藥不僅是名貴花卉,而且其根是卓有療效 的中藥。古藥方中,本不分赤芍、白芍,人們在長期的醫(yī)藥實踐中,對芍藥藥用的認識也逐步深化。將人工栽培的芍藥,選取肥大的根,入沸水煮熟、曬干,如此所得的藥材叫白芍。它有養(yǎng)血平肝,斂陰收汗、緩中止痛作用。而將野生芍藥的根與栽培芍藥細瘦的根直接曬干所得的藥材叫赤芍。它有瀉肝火、散惡血的作用。有入說,開白花的叫白芍,開紅花的叫赤芍,這是不對的?! ∩炙幭碴柟?,耐寒,好肥,夏季喜涼爽氣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鹽堿土。盆養(yǎng)芍藥宜在秋季10月間進行,需帶泥團或泥塊。如分株的,其塊莖需帶芽眼,否則栽后不長枝葉、不開花。栽后覆土厚于塊莖3~4厘米,并施入基肥,盆土保持濕潤?! ∨柙杂猛量捎门囵B(yǎng)土加入1/10的河沙拌和后上盆種植?! ∨柙陨炙幰朔胖糜陉柵_上陽光充足處,冬季也無須移人室內。盆土除施基肥外,還須在春季萌芽、孕蕾時及人秋生長芍芽時施追肥?! ∩L期間特別是現(xiàn)營期和開花期不可缺水。側蕾出現(xiàn)后可予摘去,以便養(yǎng)分集中,促使頂蕾開花美麗大?;ǖ蛑x后應及時剪去花梗,以免結籽,消耗養(yǎng)分?;ㄖx后半個月,即6月下旬進行施肥,以及時補充芍藥開花期所消耗的養(yǎng)分,為芍藥進入第二個旺盛生長期準備物質條件,保證來年開花艷麗。霜后,平盆剪去枯萎的地上部分,適當澆水覆土。入冬起至早春的整個休眠期,土壤都應保持濕潤,不可太干,但排水要暢通,忌積水,否則地下塊根易腐爛致死。越冬期間盆土不要過干即可。
盆栽芍藥l~2年換盆一次,于10月初進行。換盆時應多保留些宿土。如株叢不大,不要分株?! ∩炙幰话悴捎梅种攴敝场K渍Z稱:“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一故芍藥春季不宜移植,通常于10月間地上部分枯萎后進行分株。分株時將根株掘出,用利刀順根部裂縫處切開,使每叢帶有3~5個飽滿充實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傷害芽眼),然后栽于施過基肥的廣口深盆中,覆土至芽頂上3—4厘米,保持盆土濕潤,分株栽植后在第二年即能開花。
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qū),少數種類也產美洲。 中國產的芍藥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藥的,是近代芍藥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藥分別是:草芍藥、美麗芍藥、芍藥、多花芍藥、白花芍藥、川赤芍、新疆芍藥和窄葉芍藥。
《中國植物志》記錄中國產芍藥組植物有8種6變種,而《Flora of China》對此進行了修訂,通過歸并、重新命名、增加亞種等處理將國產野生芍藥組植物定為7種2亞種。通過查閱總結出芍藥組植物在中國的分布情況,中國芍藥組植物在21個省(自治區(qū))均有分布。由“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的數據記錄可見;芍藥最北分布至黑龍江漠河縣(N52°10′至N53°33′),該縣為中國緯度最高縣,分布種為草芍藥;最南分布至四川寧南縣(N26°50′至N27°18′),分布種為美麗芍藥;最東分布至浙江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E121°45′),分布種為芍藥;最西分布至新疆伊寧市(E81°19′),分布種為塊根芍藥??傮w而言,中國芍藥組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華北和華中地區(qū),種類多且品種豐富,種類最多的省份有6種。除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港澳臺地區(qū)外,其余各省級行政區(qū)均有野生芍藥分布,其中華北和華中地區(qū)分布種類明顯居多,其次是西南地區(qū)且在西南地區(qū)多集中分布于唐古拉山脈和喜馬拉雅山山脈等區(qū)域。
芍藥組世界分布的最東邊界是東亞地區(qū)的日本色丹島(E146°36′),最西邊界是歐洲溫帶的葡萄牙及北非摩洛哥的溫帶區(qū)域(W8°24′),最南端為中國四川省的寧南(N26°50′至27°18′),最北端一般延伸至N50°區(qū)域,但在俄羅斯的科拉半島分布區(qū)到達N66°30′,已進入北極圈。
世界芍藥組分布中心主要在東亞以及歐洲的地中海地區(qū)。在東亞的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中國中部。例如:草芍藥主要分布與中國、日本、朝鮮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新疆芍藥主要分布于中國新疆阿爾泰及天山山區(qū),在東歐、俄羅斯、中亞及蒙古也有分布;細葉芍藥產于歐洲西部及高加索區(qū)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的庫茲涅克和新西伯利亞南部的巴爾瑙爾以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地區(qū)均有分布。在歐洲,芍藥組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地區(qū),例如:南歐芍藥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土耳其、黑海至中歐等區(qū)域;歐洲芍藥主要分布在保加利亞、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哈薩克斯坦等地;巴利阿里群島和伊維薩島均有分布;達烏里芍藥原產于前南斯拉夫、希臘及高加索區(qū)域;除地中海地區(qū)外,歐洲其它地區(qū)也有芍藥分布,如大葉芍藥和高加索芍藥均分布在高加索山脈;芍藥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部及遠東地區(qū)均有分布;摩洛哥芍藥和伊比利亞芍藥分別分布于摩洛哥、西班牙和伊比利亞、葡萄牙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