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采用在土場加水的措施。開采前,在土場做好畦塊,根據土層彈度,土的天然含水量、密度及所要求的含水量計算畦塊灌水深度。灌水后,土層開始浸潤深度較戲,侵濕部分的含水較高,隨時間的增加水分向下轉移,浸潤深度逐漸增加,漫濕部分的含水量相應減小。當土層含水最達到塑限含水量以后,漫濕深度和含水量變化緩慢,逐漸趨于穩(wěn)定。施工要求的土料含水量一般多在塑限含水量附近。中國劉家峽水電站副壩系心墻堆石壩,心墻土料為黃土,因氣候干燥少雨,土料天然含水量很低,即采用土場加水的描施 。
土料加工,外文名processing of earth material for earth rock clam,學科是水利工程,屬工程技術領域。
降低土料天然含水量的措施有翻曬法,強制干爆法和開溝。
(1)翻曬法。利用風及日照降低土的含水量。在土場采用薄層平來取土,先用拖拉機帶五鏵犁將土場表層犁松,然后用拖拉機帶圓盤肥碎圖翻動,促進水分蒸發(fā)。待土中舍水量合乎要求后,用推土機收土。中國毛家村土壩,黏土的天然含水量為25% ~ 34%,施工要求的含水為24%~ 26.5%,要求士料平均降低含水懸5%~6%,即采用翻曬法。先薄層犁土、勤翻動。 含水量降低較快,再用五鏵犁犁深3~7cm,隔一段時間用圓盤耙翻動一次,每日處理土料2000~3000m3。
(2)強制干燥法。將土料放入千燥設備內進行干燥。干燥設備的加熱多采用熱風方式,干燥溫度為200~300℃ ,熱風風速一般6~8m/s較適宜。強制干燥法不受外界氣候條件影響,陰雨關、夜間均可進行處理,缺點是成本高。2100433B
土石壩施工中,當黏性土料含水量偏低時,主要應在料場開采過程中加水。當壩體材料以土和砂礫為主時,稱土壩、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為主時,稱堆石壩;當兩類當地材料均占相當比例時,稱土石混合壩。土石壩是歷史最...
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亦稱“土壤含水率”、“土壤濕度”。單位數量的土壤所保持的水量。常用以下表示法:(1)土壤中水分的重量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稱為“體積含水量”,用重量百分...
土料吹填法是堤防的土方填筑工程采用的填筑方法,采用水利沖挖機組吹填施工,克服了機械碾壓的不利條件,各個施工斷面可同時展開。施工方便、靈活便捷、吹填速度快、成型迅速,可晝夜施工,不受陰雨天氣的影響,工期...
格式:pdf
大?。?span id="6zm8ipv" class="single-tag-height">118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4
天荒坪電站上水庫的壩體填筑施工中,為充分利用庫區(qū)開挖料,設計中考慮在南庫底采用以強風化為主的全強風化土料進行填筑;主壩和北副壩下游、西副壩、西南副壩填筑,采用全強風化土料。由于全風化土料含水量高,且受該地區(qū)多雨、多霧等因素的影響,給施工帶來一定難度;經過施工、設計、監(jiān)理等單位的共同研究和現場試驗,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使土壩填筑得以順利進行,并保證了工程質量。文中介紹的有些經驗,也值得類似水電站在施工中借鑒。
格式:pdf
大?。?span id="gbg7vdb" class="single-tag-height">118KB
頁數: 3頁
評分: 4.8
通過瀑布溝水電站黑馬心墻土料擊實試驗資料的分析與整理,采用數理統計方法尋求最大干密度與最優(yōu)含水量的相互關系,建立了兩者的經驗公式。相關分析表明,最大干密度和最優(yōu)含水量顯著相關,公式可靠。
碎石土料勘察(investigation of earth materials)是指對工程建設所需土料進行的勘察與試驗研究工作。土料按用途可分為防滲料與填筑料兩類,可供選用的土料除黏性土外,還可以是經改性后的紅黏土、膨脹土、分散性土,以及碎(礫)石土或風化的黏土巖類巖石。土料調查的主要任務,是在建筑物附近尋找合適的土料料場,查明其儲量、質量和開采運輸條件,為設計、施工提供依據 。
中文名稱:土料場;英文名稱:borrowpit;定義:在修建工程附近的適宜合格的土料產地2100433B
【學員問題】堤身土料填筑的技術要求?
【解答】(一)堤身壓實參數的選定
在堤防除險加固工程正式開工以前,應盡量按選擇的施工機械安排壓實試驗,通過試驗選定鋪土厚度、土塊限制尺寸、含水率的適宜范圍、壓實方法和壓實遍數。
(二)堤身土料填筑的技術要求
1.含水率的處理
(1)低含水率的灑水處理
當土料的含水率比施工填筑最優(yōu)含水率低,可在取土時用霧狀水給土料加水,然后將土料堆置在另一處,擱置一定時間,使含水率均勻,即可用于填筑。
(2)高含水率的人工翻曬處理
選擇適當的場地,用齒耙將土耙碎,堅硬粘土用鐵銑切成厚1~2cm薄片,每層深10~20cm,挖后使其相互架空晾曬,待表層稍干即打碎成小于2~3cm的土塊,繼續(xù)翻曬。表層稍干用鐵銑翻動一次,如此反復,直至含水率降低到施工控制含水率范圍為止。
2.卸、鋪料
粘性土料宜用進占法或后退法卸料。砂礫料卸料高度不宜過大,如發(fā)生顆粒分離,應混合均勻。
鋪土壓實應從最低部位開始,按水平分層向上鋪土填筑,不得順坡鋪土填筑,鋪土應按選定或由壓實試驗確定的厚度進行控制,當靠近邊坡鋪土時,應超出設計邊線一定余量,人工鋪料宜為10cm,機械鋪料宜為30cm.
土料的鋪填與壓實工序應連續(xù)進行,以免土料被曬干而影響填筑質量。對表面已風干的土層,如間隔時間較長,在其上再填新土前應作表面刨毛和灑水濕潤。
3.壓實
(1)機械壓實
采用機械壓實時,碾壓機具的行走方向應平行于堤軸線,不宜垂直堤軸線方向碾壓。若以履帶式拖拉機或拖拉機帶碾滾作為壓實機械時,則可采用進退錯距法壓實工藝,碾跡套壓寬度宜大于10cm.若以鏟運機、自卸汽車等作為壓實機械時,可采用輪跡排壓法工藝,輪跡套壓寬度宜為3~5cm.分段分片碾壓時,相鄰兩個工作面碾跡的搭接寬度,平行堤軸線方向應大于0.5m,垂直堤軸線方向宜為3~5m.相鄰工作面有高差時應以斜坡相接,坡比1:3~1:5,且應濕潤、刨毛,對機械碾壓不到的死角,應輔以夯具進行夯實。若填土出現“彈簧土”、層間光面、層間中空、松土層或剪切破壞等現象,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處理,或挖除,或刨松后重新碾壓,經檢驗合格后才能鋪填新土。
對砂礫料壓實的灑水量,宜為填筑方量的20%~40%,中細砂壓實時的灑水量,應按其最優(yōu)含水率控制。
(2)夯實
采用人工硪夯和機械夯壓實時,應采用連環(huán)套打法夯實;夯壓夯跡1/3,行壓行跡1/3,使平面上夯跡雙向套壓。分段、分片夯壓時,夯跡搭接的寬度應不小于10cm.
(3)雨季、負溫(氣溫零度以下)時填筑
在多雨季節(jié)填筑時,應根據雨情預報,在降雨前及時壓實作業(yè)面表層的松土,作業(yè)面可做成中央凸起向兩側微傾狀,以排泄雨水。對于粘土斜墻或心墻,宜用薄塑料膜覆蓋。降雨時及雨后,堤面禁止車輛通行,也不得踐踏堤面。粘性土在雨后填筑前應先晾曬或去掉表層土,待含水率達到要求后,再創(chuàng)毛,鋪設新土。
冬季施工遇負溫天氣應停工,特殊情況下允許氣溫不低于-5℃時施工,但應采用重型機械碾壓,并采取一些保溫措施,必須保證壓實時土料溫度在0℃以上。因此,應取正溫(氣溫零度以上)土料,且不得夾帶凍土和冰雪。裝土、鋪土、碾壓、取樣等工序都應快速流暢。一旦發(fā)現施工過程中出現土料凍結現象應立即停工。此外,負溫下填筑對土料的含水率應作嚴格控制,粘性土的含水率不得大于塑限的90%,砂料含水率不得大于4%.
(4)壓實干密度、含水率的現場檢查
粘性土可取土樣以烘干法測出壓實干密度、填筑含水率,砂礫石可通過挖坑置水法測出干密度或相對密度,取樣部位與數量可根據規(guī)范和具體情況定。
4.新、老堤段與新、老堤身的結合處理
新、老堤結合或老堤培厚加高的新老堤身結合在施工中應高度重視,處理不當往往在汛期造成滲漏、滑坡等重大險情。
老堤端或老堤身連接面應嚴格清除草根、樹根及其它雜物,應按設計要求挖成臺階狀,并以大于1:3的坡銜接。在老堤身連接土層面上灑水并刨毛后沿水平層面鋪設新土,沿水平層面進行碾壓。鋪土厚度、土料含水率、碾壓遍數、壓實干密度都必須嚴格控制。
堤身全斷面填筑完畢后,應削坡清理拍打平實。
5.顆粒型反濾、排水的鋪設施工要求
(1)鋪設前,應有足夠的備料,每10m至少設樣樁一排。
(2)鋪筑應自底部向上逐級鋪填,不得從高處順坡向下傾倒。分段鋪筑時,各層工作面之間應留出足夠距離,使呈階梯狀,不得發(fā)生層間錯位、缺斷;陡于1:1坡比的反濾層施工時,應采用擋板支護鋪筑。砂礫料應適當灑水,層面應拍打平實。
(3)已鋪工段不準人車通行,防止污染和損壞。
(4)雪天應停止鋪筑,雪后復工應防止冰塊凍土積雪混入料內。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