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阿苗民居總面積1349平方米,主體建筑為五開間,東西兩側(cè)前為三開間,后為對稱護厝單列,進深三落。整座民居前鋪大石埕,石埕外圍為磚砌圍墻,東西兩側(cè)各有大門直通內(nèi)外。這座民居的獨特之處,就是主體建筑中,東西兩側(cè)梢間與廂房之間,又各自形成兩個小巧直向的內(nèi)庭院,共五個庭院,俗稱"五梅開天井"。東側(cè)花廳前加造了一個卷棚式的方亭,方亭內(nèi)設有美人靠的木欄桿,欄桿將兩側(cè)庭分成兩個小巧的庭院。房屋內(nèi)外的墻上、檐下、壁間、柱頭和門窗裝飾著十分精美的木雕、磚雕、漆雕、灰雕和輝綠巖、花崗巖石雕。雕飾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細琢大量的珍禽異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三國故事、博古圖案,特別是圓形青石窗棋和壁垛屋檐下的"水車垛",雕琢雙層車馬人物,持刀操槍,神采奕奕,匠心獨運。整座建筑物布局顯得舒展寬宏、富麗堂皇、寬敞明亮、美觀大方。其規(guī)模龐大,布局嚴謹,工藝精巧,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在閩南的民居中,也是很少見的,是閩南傳統(tǒng)民居的代表作。
楊阿苗,原名楊嘉種,旅菲經(jīng)商,當?shù)厝A僑稱他為楊苗哥,鄉(xiāng)親稱他為楊阿苗。這座民居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至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完工,歷時18年,屬泉南"皇宮起"民居建筑。
楊阿苗民居 集中體現(xiàn)"皇宮起"民居建筑封閉而有院落,中軸對稱而主次、內(nèi)外分明,以及藝術造型優(yōu)美,雕繪裝飾豐富等特點。其土木工程采用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營造法式大木構(gòu)架,建筑物的輪廓和造型具有雕塑的特點性。它在文化內(nèi)涵上,處處散發(fā)傳統(tǒng)文化的信息,既體現(xiàn)了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適應的封閉式主次尊卑尚禮氛圍,又讓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響。墻面的紅磚拼貼和鑲嵌等建筑風格,與歐洲起源于古羅馬的紅磚建筑和西亞阿拉伯建筑裝飾處理十分類似,具有很需要研究價值。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于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tǒng)三年(1911)興建?,F(xiàn)存 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約3公頃 (40多畝)的長方形地塊中,東西通長200...
上海歷史上遺存的著名地面建筑現(xiàn)今尚有70余處,這些老建筑體現(xiàn)了上海建筑的悠久歷史、古老的建筑技術和獨特的建筑風格。它們在建筑空間處理、施工技術技巧、建材運用上都有新的創(chuàng)造,在我國建筑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川西民居是漢族民居建筑流派之一。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huán)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墻有磚墻、土墻、石塊(石板)墻、木墻(木板或原木)、編夾壁墻等;屋頂用小青...
格式:pdf
大?。?span id="xc8b4rp" class="single-tag-height">565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6
大理民居建筑特點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間兩層組成一個建筑單元, 即由三方帶 廈的房屋和照壁圍成一個院落,庭院中種植花木。正中一 方為 主房,比兩邊房屋高,在主房和兩邊房屋相交處各 有一個漏角天井,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個院落,所以又稱 “三合院”。這類民居在白族地區(qū)最普遍,給人以舒適華 麗、綽約多姿的印象。院內(nèi)各處裝修都用木料,極其豐富華麗,千姿百態(tài),互相爭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 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帶廈房屋組成, 有四個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間的院落最大, 每兩房子相交各有一個 漏角天井,共四個,較小,故稱“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為三間兩層樓房,正房較高。漏角天井都有 耳房,有兩層。除大門外,有的人家習慣用一個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廂房山墻上升二門通達廂廓。 在洱源、鄧川等地區(qū),還將正房漏角的樓房作鋪子,面向街道,大小門可出入。在劍川、鶴慶等地區(qū),有 的將大門開在廂房次間
格式:pdf
大小:565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5
民居建筑作為鄉(xiāng)土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且有著豐富的非物質(zhì)文化內(nèi)涵。本文以福安畬族碉樓式民居建筑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形態(tài)、布局、材料、功能、風格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探討福安畬族碉樓式民居建筑的保護與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