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分級導則 | 外文名 | Dividing principles of risk warning on product quality safety |
---|---|---|---|
標準號 | GB/T 35253-2017 | 標準類別 | 管理 |
主要起草單位: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時訓先、孫慶云、劉霞、楊躍翔、高曉紅、王文靖、馬舒琪、趙軍、陳兵、許應成、呂宜亮。 2100433B
2017年12月29日,《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分級導則》發(fā)布。
2018年7月1日,《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分級導則》實施。
安全風險,就是特定的威脅利用資產的一種或多種脆弱性,導致資產的丟失或損害的潛在可能性,即特定威脅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結合。傳統(tǒng)上,安全風險管理的方法有兩種:前瞻性方法和反應性方法,各有優(yōu)點與缺點。...
在建設一個項目前,應當進行該項目的安全風險評估,由于這個評估是在設計前期階段做的,所以有人稱為“設計階段安全風險評估”。主要對一下幾個項目作出評估以確定該項目是否有建設的可行性。:地震風險地質危害環(huán)境...
施工安全風險按工程項目施工階段來講 基礎施工階段:土石方作業(yè)安全、擋土墻、護坡樁、大孔徑樁及擴徑樁等施工安全、基坑支護與降水工程結構施工階段:洞口防護、模板工程、腳手架工程、起重吊裝工程裝修施工階段:...
格式:pdf
大?。?span id="7cmgyx6" class="single-tag-height">357KB
頁數: 8頁
評分: 4.6
本文針對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涉及到的多方面、多環(huán)節(jié)和多層次的問題,確定影響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指出動物疫病預警研究是公共衛(wèi)生應急及城市預警應急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提出如何構建動物及動物性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框架、形成風險評估及預警決策的模型的方法,提出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數字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將流行病學數據庫、地理圖形、非空間應用模型和空間應用模型有機地結合,實現圖形和數據資源共享。系統(tǒng)可及時跟蹤疾病的蔓延,通過動物疫病流行病學圖形分析,可提出適宜的防治措施,達到重大動物疫病的預警預報目的。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提出適合國情的風險預警框架體系研究內容,并指出在進行動物衛(wèi)生評估和動物產品安全性評價時,如何提高GIS系統(tǒng)與風險分析在預警體系中的應用。最終為開展風險評估工作提供更多的素材,不僅能促進中國畜牧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也能滿足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的需求。
格式:pdf
大?。?span id="adbrjv2" class="single-tag-height">357KB
頁數: 4頁
評分: 4.8
電風扇是普及率較高的傳統(tǒng)家電,但電風扇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在歷次監(jiān)督抽查中合格率較低,給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本文分析了電風扇產品安全的主要問題及國內外相關標準規(guī)定,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議.
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的識別、獲取、預處理、分析與研判等工作,大部分發(fā)達國家均開展了產品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工作,而且逐步建立了與產品有關的傷害監(jiān)測和預警系統(tǒng),為政府部門、相關機構進行產品安全管理、制定產品質量安全政策以及消除消費者安全隱患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中國作為生產和制造大國,各類產品經常被這些發(fā)達國家預警或召回,使得相關企業(yè)一直處于被動應對,嚴重情況下會影響到企業(yè)的正常運營。作為其他社會組織,如檢測機構,在日常工作中會檢測大量的產品,其中就不乏有處于潛在風險的產品,但由于沒有對這部分信息進行及時收集和整理,使得很多產品流入市場,為產品可能導致的系統(tǒng)性、行業(yè)性、區(qū)域性風險帶來了潛在隱患。
在此背景下,中國相關政府、技術機構、科研院所及企業(yè)等一些組織逐漸認識到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陸續(xù)成立國家、省市等多級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控部門。但是,中國在此方面的經驗較少,新成立的這些部門都是在嘗試摸索著開展相關工作,成效并不顯著。因此,制定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技術通則》(GB/T 35247-2017)。
名稱變更
該標準原計劃名稱為《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在標準的研制過程中,專家組建議將“規(guī)范”一詞更改為“通則”,即主要提出原則性指導,而不過多地作細則要求。據此,該標準名稱改為《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技術通則》。
開展課題研究,形成標準框架
該標準是“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測及信息分析技術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于2013年初在北京召開啟動會后,便陸續(xù)開展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控方面的調研,調研過程中充分聽取了政府部門、企業(yè)、行業(yè)、第三方機構以及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同年10月底形成了標準的大致框架。
組成標準起草工作組
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正式組成標準起草工作組,并進行了適當分工。
明確標準的定位,確定標準大體內容
首先,通過對標準名稱和范圍的討論,修改了標準的名稱,這里不再贅述。其次,對該標準的定位是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控工作的起始步驟,信息分析與研判僅立足于對獲取信息本身內容的處理,而不超越該條信息,即不延伸至進一步發(fā)掘其他信息以及與其他信息的比較和分析。也就是說,把風險信息處理界定為風險評估的前奏,而不包括深層次的風險評估以及后續(xù)的風險處置等,這樣,為該標準內容設置了明確的邊界。
在該標準的明確定位的基礎上,起草組搜集了大量發(fā)達國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控工作的做法,并邀請中國以外相關專家宣講、討論,對這些國家的具體做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對中國國內其他行業(yè)相對成熟的做法進行了比較分析,吸收了其比較成功的經驗。最終在2014年的10月份確定了標準中大體的技術內容。
各領域專家研討,形成標準草案文本
2015年6月份,在北京召開研討會,邀請了國家標準委、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的相關專家對標準的大體內容進行研討,進一步確定該標準的主體內容,并形成了標準草案文本。
經過多次研討,形成征求意見稿
由于該類標準可參考借鑒較少,所以在起草標準過程中存在很多分歧和不同意見,標準起草組在2015年8、9月份在北京又召開多次會議,就比較關鍵的技術內容進行詳細研討,已達成共同認識。
起草編制說明
標準起草組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編制說明的撰寫。在起草組全體成員再次認真審查了制定后的標準草案,并在工作組內完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在10月底完成了該標準的編制說明。
標準計劃
2016年1月4日,國家標準計劃《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技術通則》(20153739-T-469)下達,項目周期12個月,由TC508(全國消費品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zhí)行,主管部門為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該計劃已完成網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見、審查、批準、發(fā)布工作。
發(fā)布實施
2017年12月29日,國家標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技術通則》(GB/T 35247-2017)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
2018年7月1日,國家標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技術通則》(GB/T 35247-2017)實施。
國家標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jiān)測技術通則》(GB/T 35247-2017)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guī)則》(GB/T 1.1-2009)規(guī)則起草。
主要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安徽省金屹電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國家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jiān)測處置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皖西南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吉林省標準研究院、廣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江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主要起草人:許應成、楊躍翔、劉松國、高璐、張巖巖、丁曉、高曉紅、金國衛(wèi)、王理、蔡華利、劉霞、寧秀麗、李瑩、童俊軍、張麗、籍芳、彭彬。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安全風險的排查與辨識、安全風險的評估與分級、安全風險的監(jiān)測與管控、煤礦崗位工種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及煤礦崗位作業(y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等內容。通過制定針對性的分級管控標準和措施,達到“人、機、物、環(huán)、管”的匹配,明確管控對象和重點,可以更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2015年5月15日,《霧天公路通行條件預警分級》發(fā)布。
2015年8月1日,《霧天公路通行條件預警分級》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