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蕊形態(tài)特征
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稀灌木狀,高可達(dá)20米;小枝稍粗壯,直徑3-6毫米,干燥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紙質(zhì),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12-30厘米或更長,寬4-10厘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形,常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cè)脈10-15對,稍粗大,兩面凸起,網(wǎng)脈清晰。
總狀花序頂生,稀在老枝上側(cè)生,下垂,長達(dá)70厘米或更長,總梗直徑2-5毫米;花疏生,花梗長0.5-1.5厘米或稍過之;苞片小而早落;萼撕裂為2-4片,裂片等大或不等大,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厘米;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雄蕊通常6輪,最內(nèi)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厘米左右;子房常3-4室,隔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厘米,直徑2-4.5厘米,微具4鈍棱,果皮厚3-12毫米,稍肉質(zhì),內(nèi)含網(wǎng)狀交織纖維束;種子卵形,長2-4厘米?;ㄆ趲缀跞?。
玉蕊生長環(huán)境
玉蕊在中國海南常生長在海濱,有為時和紅樹植物混生在一起,因此有人稱之為半紅樹植物,它還具有很強(qiáng)的耐鹽性,在潮水經(jīng)常浸沒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長。玉蕊喜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土壤,但也具較高的耐旱和耐澇能力。
玉蕊樹形美觀,樹姿優(yōu)雅,枝葉婆娑,四季常綠,花期長,在熱帶地區(qū)幾乎全年開放,且花多,幾乎每個枝條都有一枝或一枝以上的花序。其花常于傍晚開放,至凌晨飄落;玉蕊還是續(xù)花樹種——在開花結(jié)果后還會在果序頂端再生長形成新的花序再開花,是優(yōu)良的園林景觀樹種。
據(jù)文獻(xiàn)記載,玉蕊根可退熱,果實可止咳。
玉蕊是我國唐代中葉極負(fù)盛名的傳統(tǒng)名花,但因栽培不普遍及時代的變遷,后來卻失傳了。盡管宋代宋景沂的《全芳備祖》將其列為花譜第6 ,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將其上升為花譜第3,清代陳淏子的《花鏡》也有專條,...
您好 大概價格就是800一平方的樣子哦 建議可以去賣場看看哦 感受一下實貨比較好哦。而且賣場的價格要...
多體蕊黃檀,喬木,高4-10米。羽狀復(fù)葉長10-20厘米;葉軸、葉柄密被銹色茸毛;托葉卵狀披針形,極早落;小葉柄長約3毫米,密被銹色茸毛。圓錐花序腋生或腋下生;總花梗稍粗壯,無毛;基生小苞片卵形,副萼...
水分管理:播種后,晴天每天淋水1次,保持土壤適度濕潤,不積水。揭除覆蓋物。播種后20天-30天左右,當(dāng)10%以上的幼苗出土后,揭去覆蓋的稻草,即噴淋50%百菌清500-600倍溶液,每7天-10天一次,連續(xù)兩次。芽苗管理。晴天每天需對苗地進(jìn)行淋水,保持土壤濕潤,及時做好除草管理工作。
小苗移植:當(dāng)出芽率達(dá)到70%以上,苗高5-10厘米時,開始把幼苗移入營養(yǎng)袋。營養(yǎng)袋規(guī)格10厘米×15厘米,養(yǎng)土采用70%黃泥心土、20%河沙、10%火燒土均勻混合。小苗管理。小苗上袋后用透光度50%的陰網(wǎng)搭棚遮陰,晴天每天淋水一次。移植15天后施0.5%尿素水,每30天一次;小苗上袋30天后拆除蔭棚;點播育苗的在小苗出齊后20天折除蔭棚,及時做好除草管理工作。
苗木出圃:苗木經(jīng)過12個月的培育符合表1的要求,且無檢疫對象病蟲害,苗木各部分結(jié)構(gòu)完整,充分木質(zhì)化,苗干通直,無機(jī)械損傷,頂芽發(fā)育飽滿、健壯,枝葉和根系生長正常,色澤正常,土球完整。容器小苗Ⅰ-Ⅱ級苗為出圃合格苗。同一批苗木Ⅰ、Ⅱ級苗百分率不得低于95%,經(jīng)質(zhì)量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圃。容器小苗按地徑來劃分為2個等級,不同等級的苗木要求相應(yīng)的規(guī)格。
苗木的運輸:采用竹筐分裝,裝車時疊放不超過2層;運輸途中須使苗木遮光、通風(fēng)、保濕。途中運輸?shù)臅r間一般不能超過24小時。
大苗出圃:小苗定植48個月后,培育成規(guī)格為胸徑5厘米以上、樹高3.5米以上的大苗,可出圃栽植。
選擇排水良好的平原或低山丘陵低緩坡地,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種植地應(yīng)深耕作畦,畦寬2米、高0.4米,畦中間高出0.2米,兩邊平緩傾斜,采用穴狀整地,植穴規(guī)格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種植時每穴施入復(fù)合肥(含氮22%、鉀13%、磷5%)50克作為基肥。
⑴栽植時間。最佳栽植時間為每年3月-5月栽植,栽植時選擇雨后或陰天,有淋水條件的地方全年任何時間都可栽植。
⑵栽植密度。初植株行距一般為1米×1米,即10000株/平方米。2天后間苗分栽50%,保留5000株/平方米。
⑶栽植方法。隨起隨栽,栽植時去除營養(yǎng)袋,回土踏實,栽植深度為植株的根莖部與地面齊平。并淋足定根水。
⑴追肥:定植成活后,第90天施第1次,以后每100天追施一次復(fù)合肥(含氮22%、鉀13%、磷5%),每株50克。
⑵排水:雨季要及時清通畦溝,確保不積水。
⑶修剪:及時剪除主干1.3米以下的側(cè)枝,保持樹干通直。
原產(chǎn)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中國天然分布于海南、臺灣、云南、廣東和廣西等地。
采種:采種樹選擇8天以上健壯無檢疫性病蟲害的植株為采種樹,在每年的9-11月,在果實呈淡紫色時采收。
種子處理:果實采回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即可播種;若要在明春播種,則采用常溫沙藏法,即采用潔凈河沙,將潔凈種子與河沙按1:5比例均勻混合,沙子濕度以用手握成團(tuán)不出水、松手觸之即散為準(zhǔn),適當(dāng)灑水,保持濕潤。飽滿新鮮種子千粒重在6250克左右;春季播種時,種子發(fā)芽率60%以上。 容器苗培育:
⑴苗圃地選擇。選擇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耕地或旱園地。
⑵播種地整理。播種前全面深翻20厘米,清除雜草和石塊等雜物后作畦,畦寬1-1.2米,畦高0.2-0.25米,畦面平整細(xì)致。
⑶播種。10月上旬前采集的種子隨采隨播,10月中旬以后采集的種子進(jìn)行沙藏處理,次年3-5月份播種。采用點播,將處理后的種子直接埋入已備好的營養(yǎng)袋內(nèi),深1-2厘米,淋足水。采用撒播,播種量為3克/平方米。播種后覆蓋火燒土2厘米,淋足水,再用50%的丁草胺500倍液均勻噴灑苗床,然后用稻草覆蓋畦面。
高壓繁殖宜選用前1年生或當(dāng)年生且已木質(zhì)化的枝條,宜在8月份以前進(jìn)行??刹捎冒肽举|(zhì)化的枝條,除去部分葉片插于腐殖土中,當(dāng)年可生根,玉蕊扦插繁殖和高壓繁殖的成活率較高,若管理較好,可達(dá)90%以上。
對玉蕊的誤認(rèn)
宋代以來,由于人們對玉蕊原植物疏于詳考,故指鹿為馬者有之,以訛傳訛者有之,以至越來越離譜,越來離玉蕊原植物越遠(yuǎn)?,F(xiàn)將幾種主要說法簡介如下。
瓊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keteleeri)是宋代最著名的花木。據(jù)當(dāng)時的說法,僅揚(yáng)州后土廟有一株,號"天下無雙",故奇貴無比。因其花潔白,有些宋人便以為唐之玉蕊即瓊花。北宋文學(xué)家宋祁在《摘碎》中謂:"維揚(yáng)后土廟有花,色正白,曰玉蕊。王禹偁愛賞之,更稱曰瓊花。"劉敞的《移瓊花詩并序》道:"自淮南適東平,移后土廟,瓊花植于濯纓亭。此花天下止一株耳。永叔為揚(yáng)州作無雙亭以賞之。彼土人別號八仙花,或云李衛(wèi)公玉蕊花即此種。"其詩云:"淮海無雙玉蕊花,異時來自八仙家。魯人未睹天中樹,乞與東風(fēng)賞物華。"宋敏求的《春明退耕錄》也說:"揚(yáng)州后土廟有瓊花一株,即李衛(wèi)公所謂玉蕊也。"此外,蘇軾詠瑞香的《西江月》詞中也有"后土廟中玉蕊,蓬萊殿里鞓紅"之句??梢?,"玉蕊即瓊花"說,在北宋曾盛行一時。
然而,瓊花的花序直徑達(dá)10cm以上,其大型不孕邊花白色,每朵邊花僅有雄蕊5枚,且很少出露,決無"雪蕊瓊絲"之態(tài),又因花大,花落時不可能"飄廊點地色輕輕"或在"空中回旋久之"。而且陜西不產(chǎn)。顯然,瓊花決非玉蕊。對此,不少宋人曾提出質(zhì)疑或反駁。周必大的《玉蕊辨證》云:"宋子京、劉原父、宋次道博洽無比,不知何故,疑為瓊花"。葛立方的《韻語陽秋》也謂:"瓊花唯揚(yáng)州后土廟有之……玉蕊豈一處有哉!其非瓊花明也"。
山礬(Symplocos caudata)是北宋黃庭堅命名的一種野生花木。他在《題高節(jié)亭邊山礬花并序》中謂:"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本高數(shù)尺,春開極香,野人謂之鄭花。王荊公嘗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采鄭花葉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但其序及詩中均未涉及玉蕊。北宋末南宋初的曾慥,在《高齋詩話》中稱:"今?花即玉蕊花也。介甫以比?,謂當(dāng)用此?字。蓋?玉名,取其白耳。魯直又更其名為山礬,謂可以染也。"洪邁的《容齋隨筆》也說:"物以稀為珍,不必異種也。長安唐昌觀玉蕊,乃今?花,又名米囊,黃魯直易山礬者"。薛季宣在一首詠山礬的五言律詩前寫道:"?花,唐玉蕊花。介甫謂之?花,魯直謂之山礬。武昌山中多有之,其葉可供染事,土人用之釀酒。"詩中有"仙人來玉蕊,文士立山礬"之句。
對此,宋人也有不同看法。如葛立方的《韻語陽秋》說:"以余觀之,恐未必然。玉蕊,佳名也。此花自唐流傳至今,當(dāng)以玉蕊得名,不應(yīng)舍玉蕊而呼?,魯直亦不應(yīng)舍玉蕊而呼山礬也。豈端伯別有所據(jù)耶?"張淏的《云谷雜記》、周必大的《玉蕊辨證》、宋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均不同意此說法,認(rèn)為玉蕊與山礬各是一物。鄭域的一首七言古詩云:"維揚(yáng)后土廟瓊花,安業(yè)唐昌宮玉蕊,判然二物本不同,喚作一般良未是……后人不識天上花,又把山礬輕擬比"。此詩顯然受《玉蕊辨證》影響,對"玉蕊即瓊花"、"玉蕊即山礬"等說法,均作了否定。
到了明代,大概揚(yáng)州的瓊花也不見了。所以,人們對玉蕊、瓊花的原植物,均產(chǎn)生了疑問。明代文學(xué)家郎瑛在《瓊花辨》中寫道:"《雍錄》辨梔子花即玉蕊花改之為山礬者……果使一種,則梔子江南到處有之,胡以為貴?""及考《揚(yáng)志》,謂瓊花或為唐植,今《雍錄》亦以玉蕊唯長安一株,元、白等賦詩貴重,又花心黃,三四月間開,開時芬芳滿野,高可數(shù)丈,意即今梔子千葉者耶?""惜江南未能收護(hù),使高大也。況生于陜,移于揚(yáng)、汴,在彼亦自為奇矣"。
考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是自漢代就廣為栽培的著名染料及花木,古人題詠頗多,不可能與玉蕊或瓊花相混淆。另外,北宋程大昌的《雍錄》并未辨出"梔子花即玉蕊花",只是誤認(rèn)為玉蕊在長安僅有一株。而"梔子千葉者",即梔子的重瓣變種,一為大花梔子(var.grandiflora),一為水梔子(var.radicana),均系不超過2m的灌木,陜西非原產(chǎn)地,更不可能"使其高大"。郎瑛雖為博學(xué)之士,但其考辨之文,卻表明其對植物學(xué)的無知。
日本松村任三的《植物名匯》 ,引日本文獻(xiàn)《質(zhì)問本草》中的"玉蕊",作為Barringtonia racemosa 的名稱,并以其作科、屬名。我國植物學(xué)專著,不顧"玉蕊"為我國固有的傳統(tǒng)名花這一事實,一直遵從松村氏之說,沿用至今,殊為不妥。按該植物系熱帶地區(qū)的常綠喬木,花大,白色或粉紅色。其形態(tài)、習(xí)性及分布等,均與我國古籍中記載的玉蕊毫不相干。所以《云南植物志》,已不再將玉蕊作該植物的種名,而改用"金刀木"之名,科、屬名也隨之予以訂正。
孔慶萊等的《植物學(xué)大辭典》謂:"玉蕊花Passiflora caerulea L.即西番蓮也。名見《秘傳花鏡》"。因此,我國學(xué)者在研究、詮釋《花鏡》乃至《群芳譜》等古籍中的玉蕊花或玉蕊時,便認(rèn)為是西番蓮或西番蓮屬的雞蛋果(P.edulis)。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花鳥詩歌鑒賞辭典》,選錄了幾首吟"玉蕊樹"的詩,并在賞析中介紹了唐代的神話傳說,但在其注釋中卻仍然寫道:"玉蕊花,別稱西番蓮……屬西番蓮科蔓生植物"等,還說此花"傳入我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實際上,陳淏子《花鏡》中的"玉蕊花",即唐代詩文中的"玉蕊"、"玉蕊樹" ,而且其文字也多抄自《玉蕊辨證》(王象晉《群芳譜》中的"玉蕊",亦多抄自《玉蕊辨證》 )。只是陳氏僅據(jù)"條蔓若荼?",便將其歸人"藤蔓類"中,已是錯誤;而孔氏又將其視為草質(zhì)藤本西番蓮,則更加謬誤;《花鳥詩歌鑒賞詞典》又據(jù)此斷定西番蓮"傳入我國已有1300多年",更錯上加錯??贾鞣徸畛踉凇度悍甲V》中僅為"蓮藕"的附錄之一;《花鏡》稱"西番菊",但文字多抄自《群芳譜》。清代李調(diào)元的《南越筆記》謂:西番蓮"瓣為蓮而蕊為菊,以蓮始而以菊終,故又名西番菊。"可見,西番蓮在我國栽培的歷史不超過400年,且至今也僅南方熱帶地區(qū)有引種。將此不能直立的草質(zhì)藤本植物視為唐代花木玉蕊,實屬荒唐。
玉蕊病蟲害少。偶爾出現(xiàn)卷葉蛾危害,可采用敵百蟲600-800倍液噴殺。
玉蕊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hù)級別為瀕危(EN)。
玉蕊是中國唐代中葉極負(fù)盛名的傳統(tǒng)名花,但因栽培不普遍及時代的變遷,后來卻失傳了。盡管宋代宋景沂的《全芳備祖》將其列為花譜第六,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將其上升為花譜第三,清代陳淏子的《花鏡》也有專條,但其原植物卻從喬木降格為灌木,后又從灌木降為蔓木及草質(zhì)藤本。這表明,許多人早已不知玉蕊為何物了。自宋代以來,人們對玉蕊的原植物說法很多,經(jīng)祁振聲10多年考證,植物學(xué)家吳征鎰先生首肯,確認(rèn)古代名為”玉蕊“的是山礬科的白檀。
格式:pdf
大?。?span id="62uubll"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xì)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qiáng)。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w7oatxj"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jié)合古鎮(zhèn)、古村落鄉(xiāng)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xiāng)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tài)特征進(jìn)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qū)鄉(xiāng)土建筑的特點,為進(jìn)一步保護(hù)與發(fā)展新農(nóng)村鄉(xiāng)土建筑提供借鑒.
序號 | 中文名稱 | 拉丁二名法 |
---|---|---|
1 | 玉蕊屬(Barringtonia)(共有4物種) | |
1 | 濱玉蕊 | Barringtonia asiatica |
2 | 玉蕊 | Barringtonia racemosa |
3 | 梭果玉蕊 | Barringtonia fusicarpa |
4 | 云南玉蕊 | Barringtonia pendula Kurz |
2 | 巴西栗屬(Bertholletia)(共有1物種) | |
5 | 巴西果 | Bertholletia excelsa |
3 | 捉猴果屬(共有1物種) | |
6 | 猴罐 | L.ollaria |
4 | 炮彈樹屬(共有1物種) | |
7 | 炮彈樹 | Couroupita guianensis Aubl. |
濱玉蕊
梭果玉蕊
玉蕊
玉蕊屬Barringtonia J. R. et Forst.
濱玉蕊 Barringtonia asiatica (L.) Kurz
梭果玉蕊 Barringtonia fusicarpa Hu
玉蕊 Barringtonia racemosa (L.) Spr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