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分布于廣東、廣西的南部。國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生長于山坡灌木叢中。
亞洲石梓,攀援灌木,高1-3-(10)米;幼枝有刺或無刺及黃褐色柔毛,小枝略具棱及皮孔。葉片紙質(zhì),卵圓形至倒卵圓形,基部楔形或?qū)捫ㄐ?,頂端漸尖,長3-9厘米,寬2.2-8.5厘米,全緣或3-5淺裂,表面近于無毛,背面具深褐色綿毛或至少在脈上有毛,并有腺點(diǎn),側(cè)脈3-4對;葉柄有褐色絨毛,長0.5-4.5厘米,有溝槽。聚傘花序組成頂生總狀花序;苞片葉狀,被毛,早落,花序梗長2-7厘米,被褐色柔毛;花大,黃色,具短柄;花萼鐘狀,近于平截或有4個小裂齒,外面密生深棕色柔毛和2至數(shù)個黑色盤狀腺點(diǎn),內(nèi)面無毛,長3-6毫米,寬4-5毫米;花冠長2-5厘米,外面具貼生的銹色毛,喉部以上擴(kuò)大,頂端4裂,呈二唇形,上唇全緣,下唇3裂,花絲密生腺狀毛;子房無毛,4室,花柱線形,稍伸出花冠管外,柱頭不等長2裂。核果倒卵形至卵形,無毛 。
分布筋只計(jì)算伸出板外的700mm及350mm處。
分布筋不用畫圖,布置負(fù)筋、跨板受力筋后,軟件會自動計(jì)算的。
下面截圖中,負(fù)筋的分布范圍該是哪到哪,上方圖按長藍(lán)線范圍布置,下方圖是雙側(cè)布置,只能布置在雙側(cè)有板的位置(綠線長度)。
本種為攀援灌木;小枝通常有刺,花冠管較窄長,在喉部以上驟然擴(kuò)大,可與本屬其它種區(qū)別。
格式:pdf
大?。?span id="r4ont1c" class="single-tag-height">298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3
鐵路碎石道砟 1范圍 本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了鐵路碎石道砟(以下簡稱道砟)的要求、檢驗(yàn)和運(yùn)輸、 貯存、驗(yàn)交。 本標(biāo)準(zhǔn)適用于國家鐵路、合資鐵路、地方鐵路用碎石道砟,工礦企 業(yè)鐵路也可參照使用。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biāo)準(zhǔn)的引用而成為本標(biāo)準(zhǔn)的條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 均不適用于標(biāo)準(zhǔn), 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biāo)準(zhǔn)達(dá)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 本標(biāo)準(zhǔn)。 TB/T 2328 鐵路碎石道砟試驗(yàn)方法(所有部分) 3 術(shù)語和定義 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biāo)準(zhǔn)。 3.1針狀指數(shù) 長度(最大尺寸)大于平均粒徑 1.8倍的顆粒所占的質(zhì)量百分率。 3.2 片狀指數(shù) 厚度(最小尺寸)小于平均粒徑 0.6倍的顆粒所占的質(zhì)量百分率。 3.3 風(fēng)化顆粒 道砟機(jī)械加工破碎面礦物部分或全部失去光澤、改變顏色的顆
格式:pdf
大小:298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表 4-8 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范圍 級 配 情 況 公 稱 粒 級 (mm) 累計(jì)篩余( %) 篩孔尺寸(方孔篩) (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53. 0 63.0 75.0 90 連 續(xù) 粒 級 5~10 95~ 100 80~ 100 0~15 0 - - - - - - - - 5~16 95~ 100 85~ 100 30~60 0~10 0 - - - - - - - 5~20 95~ 100 90~ 100 40~80 - 0~10 0 - - - - - - 5~25 95~ 100 90~ 100 - 30~70 - 0~5 0 - - - - - 5~31.5 95~ 100 90~ 100 70~90 - 15~45 - 0~5 0 - - - - 5~40 - 95~ 100 75~90 - 30~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門 |
門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綱中文名 | 單子葉植物綱 |
綱英文名 | Mono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露兜樹目 |
目英文名 | Pandanales |
科中文名 | 牡荊科 |
科拉丁名 | Viticaceae |
屬中文名 | 石梓屬 |
屬拉丁名 | Gmelina |
種中文名 | 越南石梓 |
種拉丁名 | Gmelina lecomtei P. Dop |
生境 | 本種沒有生境資料 |
海拔下限 | 160 |
海拔上限 | 1030 |
是否中國特有 | 否 |
是否引種栽培 | 非人工引種栽培 |
國外分布 | 老撾; 越南北部; 越南中部 |
國內(nèi)分布 | 云南省 |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門 |
門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綱中文名 | 單子葉植物綱 |
綱英文名 | Mono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露兜樹目 |
目英文名 | Pandanales |
科中文名 | 牡荊科 |
科拉丁名 | Viticaceae |
屬中文名 | 石梓屬 |
屬拉丁名 | Gmelina |
種中文名 | 四川石梓 |
種拉丁名 | Gmelina szechuanensis K. Yao |
生境 | 本種沒有生境資料 |
海拔下限 | 1200 |
海拔上限 | 3000 |
是否中國特有 | 是 |
是否引種栽培 | 非人工引種栽培 |
國內(nèi)分布 | 四川省 |
小葉石梓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門 |
門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綱中文名 | 單子葉植物綱 |
綱英文名 | Mono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露兜樹目 |
目英文名 | Pandanales |
科中文名 | 牡荊科 |
科拉丁名 | Viticaceae |
屬中文名 | 石梓屬 |
屬拉丁名 | Gmelina |
種中文名 | 小葉石梓 |
種拉丁名 | Gmelina delavayana P. Dop |
生境 | 本種沒有生境資料 |
海拔下限 | 1500 |
海拔上限 | 1700 |
是否中國特有 | 是 |
是否引種栽培 | 非人工引種栽培 |
國內(nèi)分布 | 云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