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態(tài)的夾雜物混雜在金屬內(nèi)部,破壞了金屬 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夾雜物同金屬之間的結合情況不 同、彈性和塑性的不同以及熱膨脹系數(shù)的差異,常使金 屬材料的塑性、韌性、強度、疲勞極限和耐蝕性等受到 顯著影響,同時也常常影響加工零件的表面質(zhì)量和加 工工具的壽命。非金屬夾雜分塑性夾雜和脆性夾雜。塑性夾雜如MnS等隨金屬變形而延伸軋薄。脆性夾雜如 Al:O等隨金屬變形而破碎。另一些夾雜物軟化點及硬度很高,熱加工中不變形,不破碎,保持原來形狀, 如TIN、稀土硫氧化物等。銅中氧化夾雜Cu2O常分布 在晶界上,Cu2O是一種硬脆相,會降低金屬的熱塑性, 還影響銅的導電能力。
因此,導體銅最好是無氧銅(含 氧量0.003%以下)。鋁合金在熔煉過程中,熔體表 面的氧化皮膜很容易混進熔體進入鑄錠形成夾雜物。 這些氧化膜在金屬的塑性變形過程中會使金屬產(chǎn)生分 層。特別是在其鍛件中,氧化膜沿金屬流線分布會嚴重 影響鍛件的疲勞性能。因此,飛行器鍛件對氧化膜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非金屬夾雜的形態(tài)、大小和在金屬中分布的情況不同,對金屬性能有不同的影響。通常集中分布、尺寸 較大的顆粒和團塊對金屬材料性能的影響最大;分散、 細小顆粒的影響相對要小一些。高度彌散分布的雜質(zhì) 可作為異質(zhì)晶核使鑄錠晶粒細化,在變形和熱處理過 程中影響晶界遷移,可改善再結晶組織。非金屬夾雜物 按占母體金屬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評定,或根據(jù)產(chǎn)品標準中 的圖片評級,并按產(chǎn)品的使用要求確定允許存在的百 分比或級別。鋼軌中的非金屬夾雜如圖所示。 防止非金屬夾雜的措施有:熔體爐內(nèi)凈化、熔體爐外凈化、吹氫攪拌、保護澆注、控溫澆注等。
它們都會降低鋼的機械性能,特別是降低塑性、韌性及疲勞極限。嚴重時,還會使鋼在熱加工與熱處理時產(chǎn)生裂紋或使用時突然脆斷。非金屬夾雜物也促使鋼形成熱加工纖維組織與帶狀組織,使材料具有各向異性。嚴重時,橫向塑性僅為縱向的一半,并使沖擊韌性大為降低。因此,對重要用途的鋼(如滾動軸承鋼、彈簧鋼等)要檢查非金屬夾雜物的數(shù)量、形狀、大小與分布情況。此外,鋼在整個冶煉過程中,都與空氣接觸,因而鋼液中總會吸收一些氣體,如氮、氧、氫等。它們對鋼的質(zhì)量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鋼中非金屬夾雜物根源可分兩大類,即外來非金屬夾雜物和內(nèi)在非金屬夾雜物。外來非金屬夾雜物是鋼冶煉、澆注過程中爐渣及耐火材料浸蝕剝落后進入鋼液而形成的,內(nèi)在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是冶煉、澆注過程中物理化學反應的生成物,如脫氧產(chǎn)物等等。常見的內(nèi)在非金屬夾雜物有以下幾種;(a)氧化物,常見的為Al2O3;(b)硫化物,如FeS、MnS、(MnS·FeS)等;(c)硅酸鹽,如硅酸亞鐵(2FeO·SiO2)、硅酸亞錳(2MnO·SiO2)、鐵錳硅酸鹽(mFeO·MnO·SiO2)等;(d)氮化物,如TiN、ZrN等;點狀不變形夾雜物等。
概述
鋼中非金屬夾雜物是指鋼中不具有金屬性質(zhì)的氧化物、硫化物、硅酸鹽和氮化物。它們是鋼在冶煉過程中由于脫氧劑的加入形成氧化物、硅酸鹽和鋼在凝固過程中由于某些元素(如硫、氮) 溶解度下降而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這些夾雜物來不及排出而留在鋼中。外來夾雜物是爐渣或耐火材料或其它夾雜在鋼液凝固過程中未及時浮出而殘留于鋼中。它們常作為衡量鋼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其類型、組成、形態(tài)、含量、尺寸、分布等各種狀態(tài)因素都對鋼性能產(chǎn)生影響。
隨著近代精煉技術的發(fā)展,鋼的“潔凈度”大大提高,夾雜物在鋼中的含量雖然極微,但對鋼的性能卻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非金屬夾雜物在鋼中破壞了金屬基體的連續(xù)性,致使材料的塑性、韌性降低和疲勞性能降低,使鋼的冷熱加工性能乃至某些物理性能變壞。鋼中夾雜物對鋼性能的影響主要在對鋼韌性的危害,而且危害程度隨鋼的強度增高而增加。然而其中夾雜物的數(shù)量及分布形態(tài)是影響鋼材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產(chǎn)生原因
冶煉過程中非金屬夾雜物產(chǎn)生的原因:
造渣材料
堿性煉鋼常用的造渣材料是石灰和螢石。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其含量應不小于85%,SiO2含量應不大于2%,硫含量應小于0.15%。石灰易吸收水分而變成粉末,所以,造渣時應使用剛燒好的、燒透的石灰,或對石灰進行預熱后再使用,這樣能防止石灰給鋼液帶入過多的水分,否則就會使鋼液氫含量增加,影響鋼的質(zhì)量,嚴重時會使鋼報廢。螢石,主要成分是CaF2 ,含量為85%-95% ,SiO2含量約為6%。加入螢石能夠幫助化渣,是良好的助熔劑,它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改善爐渣的流動性。石灰中若摻雜硫化物礦石,必須將這種螢石排除掉,否則會降低爐渣的脫硫能力,易造成硫化物(MnS)夾雜。
鐵合金
在冶煉時,如果使用烘烤時間短、烘烤溫度低、甚至根本未經(jīng)烘烤的鐵合金材料,勢必將會增加外來夾雜物和氣體帶入鋼液中的機會。經(jīng)過烘烤的鐵合金上到爐臺,在寒冷的冬季,露天擺放的鐵合金會很快涼下來,將這些涼的鐵合金加入到鋼包內(nèi),不可能很快融化并且在鋼液中分布均勻,它們得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熔化和攪拌的過程。對于精煉爐來說,鋼水在真空處理結束后,這時還要補加一些鐵合金調(diào)整鋼液中元素的含量,如果沒有在工藝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出鋼,勢必將會影響真空除氣、去雜質(zhì)的效果,同時又增加了外來夾雜物進入鋼液中的機會,影響鋼水質(zhì)量。
精煉爐真空操作
精煉爐冶煉的大都是重點鋼種,精煉爐的真空操作起了畫龍點睛之功效。精煉爐是把一般煉鋼爐中要完成的部分精煉任務,移到專門的容器中進行。鋼水經(jīng)真空處理是為了脫氫、脫氧和排除非金屬夾雜物。精煉爐冶煉的鋼水是由電弧爐提供的初煉鋼水,有些初煉鋼水在初煉過程中沒有一定的脫碳量,脫碳速度也達不到要求,這樣就造成鋼液去氣速度小于吸氣速度,不利于排出鋼中氣體和使夾雜物充分上浮。把這種劣質(zhì)鋼水兌入精煉爐,全都依靠精煉真空處理處夾雜物,不可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真空脫氧過程中鋼水、熔渣激烈沸騰使鋼包內(nèi)襯的耐火材料受到強烈沖刷,耐火材料的熔融混入產(chǎn)生的夾雜物如果不能充分上浮便進入鋼液,因此對精煉包內(nèi)襯的耐火材料應該進行嚴格的控制。
氬氣
氬氣是一種惰性氣體,在鋼液中不發(fā)生化學反應和變化。煉鋼時,將氬氣通過精煉包底部的多孔透氣磚不斷吹入熔池中,氬氣形成大量的小氣泡,對于鋼水中的有害氣體如氫、氧、氮來說,相當于一個“真空室”,這個小“真空室”內(nèi)其它氣體的分壓幾乎等于零。于是溶解在鋼液中的氣體不斷地向氬氣泡中擴散,氫和氮在氬氣泡中的分壓力隨著氣泡上浮而增加,氣泡在鋼液中上浮時受熱膨脹,因此氫和氮的分壓力仍能保持較低的水平,所以繼續(xù)吸收氫和氮,最后隨氬氣泡上浮溢出鋼液而被去除。氬氣上浮時引起鋼液攪動,提供了夾雜顆粒碰撞的機會,有利于夾雜的排除??梢?,煉鋼過程中,如果未調(diào)整好合適的氣體參數(shù)(氬氣壓力、流量、氣泡大小等),勢必影響精煉效果,增加產(chǎn)生非金屬夾雜物的趨勢。
危害
不同形態(tài)的夾雜物混雜在金屬內(nèi)部,破壞了金屬 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夾雜物同金屬之間的結合情況不 同、彈性和塑性的不同以及熱膨脹系數(shù)的差異,常使金 屬材料的塑性、韌性、強度、疲勞極限和耐蝕性等受到顯著響,同時也常常影響加工零件的表面質(zhì)量和加工工具的壽命。非金屬夾雜分塑性夾雜和脆性夾雜。塑性夾雜如MnS等隨金屬變形而延伸軋薄。另一些夾雜物軟化點及硬度很高,熱加工中不變形,不破碎,保持原來形狀, 如TIN、稀土硫氧化物等。銅中氧化夾雜Cu2O常分布 在晶界上,Cu2O是一種硬脆相,會降低金屬的熱塑性,還影響銅的導電能力。
因此,導體銅最好是無氧銅(含 氧量0.003%以下)。鋁合金在熔煉過程中,熔體表面的氧化皮膜很容易混進熔體進入鑄錠形成夾雜物。 這些氧化膜在金屬的塑性變形過程中會使金屬產(chǎn)生分層。特別是在其鍛件中,氧化膜沿金屬流線分布會嚴重 影響鍛件的疲勞性能。因此,飛行器鍛件對氧化膜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非金屬夾雜的形態(tài)、大小和在金屬中分布的情況不同,對金屬性能有不同的影響。通常集中分布、尺寸 較大的顆粒和團塊對金屬材料性能的影響最大;分散、細小顆粒的影響相對要小一些。高度彌散分布的雜質(zhì) 可作為異質(zhì)晶核使鑄錠晶粒細化,在變形和熱處理過 程中影響晶界遷移,可改善再結晶組織。非金屬夾雜物按占母體金屬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評定,或根據(jù)產(chǎn)品標準中的圖片評級,并按產(chǎn)品的使用要求確定允許存在的百分比或級別。
降低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有效方法
在諸多對鋼液非金屬夾雜物影響的因素中, 主要就鋼液弱攪拌和鋼液鎮(zhèn)靜時間兩個因素進行分析。認為非金屬夾雜物在精煉過程中的去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非金屬夾雜物在鋼包內(nèi)由于浮力的作用上浮,到達鋼液面后,進入渣中去除,一般大顆粒的非金屬夾雜物比較容易上浮分離。
(2)通過底吹氣體,使鋼中的非金屬夾雜物隨氣泡上浮分離。
(3)一些小顆粒的非金屬夾雜在高度紊流( 氣體的攪拌等) 的鋼包爐精煉過程中相互碰撞, 生成顆粒較大的非金屬夾雜, 從而上浮去除。
1、平時會阻礙行人行走; 2、會藏匿或者滋生蚊蟲、蟑螂、老鼠等; 3、一旦發(fā)生火災,影響逃生; 4、影響心情
1、平時會阻礙行人行走; 2、會藏匿或者滋生蚊蟲、蟑螂、老鼠等; 3、一旦發(fā)生火災,影響逃生; 4、影響心情
金屬漆相對抗腐蝕性耐磨性好些,但對金屬漆更需要呵護,封釉的方法要比普通的打蠟效果好得多。但是不管哪種漆最好去做個釉,雖然一次性貴點大概1千到2千但是可以一年不用去護理而且保護漆面只要去灰就可以了。如果...
按來源分類
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來源主要來源有內(nèi)生夾雜和外來夾雜兩部分組成。
內(nèi)生夾雜物
鋼鐵的冶煉實質(zhì)是液態(tài)金屬的氧化一還原反應。由于金屬在高溫液體狀態(tài)下對氧和其它氣體的溶解量遠遠大于凝固狀態(tài),因此在煉鋼的后期必須設法將過剩的氧盡量從鋼液中排除出去,因此在煉鋼的后期必須設法將過剩的氧盡量從鋼液中排除出去。排除的方法:在電爐煉鋼中主要是靠含氧低的爐渣,使氧從鋼液中擴散到渣中去,另外向鋼液中加入對氧親和力較強的脫氧元素, 這樣在鋼液中就發(fā)生了脫氧反應,并生成了夾雜物。
由于這些夾雜一般尺寸較大, 大多數(shù)可以在還原期上浮到渣內(nèi), 從而去除了鋼液中相當數(shù)量的氧。但仍有一部份殘留在鋼液中。另外上述的反應是與鋼液溫度密切相關的, 當鋼液溫度逐步降到凝固溫度時, 上述反應不斷向右進行, 形成的非金屬夾雜物的顆粒也不斷減小, 浮出鋼液就逐漸變得困難。當鋼液澆入鋼錠模后, 由于冷卻速度突然加快, 液態(tài)鋼對氣體的溶解度也驟然降低因此上述脫氧反應也迅速加劇。此時除Mn,Si和Al等強脫氧元素進行脫氧反應外, 其它如Cr、Fe等也會參加脫氧反應,生產(chǎn)FeO·SiO2、FeO·Al2O3、MnO·Cr2O3、mMnO·nFeO等復合夾雜物, 而這類夾雜物大多是從鋼中原有的脫氧產(chǎn)物SiO2、MnO、Al2O3等為核心而伴生的,因此這類夾雜物的組成和結構都極為復雜,而且其數(shù)量一般占鋼中總夾雜量的40~60%。
外來夾雜物
該夾雜是指由渣、耐火材料或與鋼液相接觸的其它材料機械結合所形成的夾雜物。鋼在冶煉和澆注過程中懸浮在鋼液表面的爐渣、或由煉鋼爐、出鋼槽和鋼包等內(nèi)壁剝落的耐火材料或其他夾雜物在鋼液凝固前未及時清除而留于鋼中。它是金屬在熔煉過程中與外界物質(zhì)接觸發(fā)生作用產(chǎn)生的夾雜物 。如爐料表面的砂土和爐襯等與金屬液作用, 形成熔渣而滯留在金屬中, 其中也包括加入的熔劑。這類夾雜物一般的特征是外形不規(guī)則, 尺寸比較大, 分布也沒有規(guī)律, 又稱為粗夾雜。這類夾雜物通過正確的操作是可以避免的。
按化學成分類
氧化物系夾雜
簡單氧化物有FeO,F(xiàn)e2O3,MnO,SiO2 ,Al2O3,MgO和Cu2O 等。在鑄鋼中, 當用硅鐵或鋁進行脫氧時,SiO2 和Al2O3 夾雜比較常見。A l2O3 在鋼中常常以球形聚集呈顆粒狀成串分布。復雜氧化物,包括尖晶石類夾雜物和各種鈣的鋁酸鹽等,以及鈣的鋁酸鹽。硅酸鹽夾雜也屬于復雜氧化物夾雜,這類夾雜物有2FeO · SiO2 ( 鐵硅酸鹽) 、2MnO · SiO2 ( 錳硅酸鹽) 和CaO · SiO2 ( 鈣硅酸鹽) 等。這類夾雜物在鋼的凝固過程中,由于冷卻速度較快,某些液態(tài)的硅酸鹽來不及結晶,其全部或部分以玻璃態(tài)的形式保存于鋼中。
硫化物系夾雜
主要是FeS, MnS 和CaS 等。由于低熔點的FeS 易形成熱脆,所以一般均要求鋼中要含有一定量的錳,使硫與錳形成熔點較高的MnS 而消除FeS 的危害。因此鋼中硫化物夾雜主要是MnS。鑄態(tài)鋼中硫化物夾雜的形態(tài)通常分為三類:① 形態(tài)為球形,這種夾雜物通常出在用硅鐵脫氧或脫氧不完全的鋼中; ②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呈鏈狀的極細的針狀夾雜;③ 呈塊狀,外形不規(guī)則,在過量鋁脫氧時出現(xiàn)。
氮化物夾雜
當鋼中加入與氮親和力較大的元素時形成AlN,TiN,ZrN 和VN 等氮化物。在出鋼和澆鑄過程中鋼液與空氣接觸, 氮化物的數(shù)量是會顯著增加的。
按不同形態(tài)分類
由于不同夾雜物在加熱溫度下具有不同的塑性,所以加工變形后鋼材中的夾雜物將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依此可將夾雜物區(qū)分成三類:塑性夾雜、脆性夾雜及不變形夾雜。
塑性夾雜
塑性夾雜在熱加工過程中,是沿著熱加工方向延伸成條帶狀。在FeS、MnS 以及SiO2 含量較低(40%—60%)的時候,低熔點的硅酸鹽夾雜就屬于這一類夾雜。
脆性夾雜
脆性夾雜在熱加工的過程中是不發(fā)生變形的,但它卻是沿著熱加工方向破裂成串。Al2O3和尖晶石型復合氧化物,以及釩、鈦、鋯的氮化物等一些高熔點高硬度的夾雜物,就是屬于這一類夾雜。
不變形夾雜
不變形夾雜在熱加工的過程中,是保持原來本身的球點狀不變。SiO2 、含SiO2 較高(>70%)的硅酸鹽、鈣的鋁酸鹽以及高熔點的硫化物 RE2S3 、 RE2O2S 、CaS 等,都是屬于這一類夾雜。
在酸浸試片上呈不同形狀和顏色的顆粒。
產(chǎn)生原因:冶煉或澆注系統(tǒng)的耐火材料或臟物進入并留在鋼液中所致。
影響鋼水中非金屬夾雜物的因素主要有:冶煉過程工藝操作控制、原鋪材料的質(zhì)量兩大部分。
冶煉工藝操作控制
在鋼的冶煉工藝操作控制過程中,脫碳吹氧過量、大量的補加合金、沸騰和還原時間不充分、鋼液攪拌強度不均勻、溫度過高、鋼渣成分控制不好、大量的升溫、大流量攪拌、過高速喂線等操作都會增加鋼液中非金屬夾雜物。非金屬夾雜物中的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大多在冶煉過程中產(chǎn)生。
原鋪材料的質(zhì)量
對于使用的原鋪材料,其中合金和造雜料本身的品味和耐火材料的質(zhì)量、鋼包準備的程度(溫度、清潔度等)都會對鋼液中的非金屬夾雜物造成影響。非金屬夾雜物中的大部分硅酸鹽在冶煉過程中產(chǎn)生,少部分由原鋪材料代入。 2100433B
--A類(硫化物類);具有高的延展性,有較寬范圍形態(tài)比(長度/寬度)的單個灰色夾雜物,一般端部呈圓角;
---B類(氧化鋁類);大多數(shù)沒有形變,帶角的,形態(tài)比小(一般<3),黑色或帶藍色的顆粒,沿軋制方向排成一行(至少有三個顆粒);
---C類(硅酸鹽類); 具有高的延展性,有較寬范圍形態(tài)比(一般≥3)的單個呈現(xiàn)黑色或深灰色夾雜物,一般端部呈銳角;
---D類(球狀氧化物類);不變形,帶角或圓形的,形態(tài)比小(一般<3)黑色或帶藍色的,無規(guī)則分布的顆粒;
---DS類(單顆粒球狀類); 圓形或近似圓形,直徑≥13μm的單顆粒夾雜物。傳統(tǒng)類型夾雜物的評定也可通過將其形狀與上述五類夾雜物進行比較,并注明其化學特征。例:硫化物可作為D類夾雜物評定,但在實驗報告中應加注一個下標(如:Dsulf表示;Dcas表示球狀硫;Dres表示球狀稀土硫化物;Ddep表示球狀復相夾雜物,如硫化鈣包裹著氧化鋁)
淀相類如硼化物、碳化物、碳氮化合物或氮化物的評定,也可以根據(jù)他們的形態(tài)與上述五類夾雜物比較,并按上述的方法表示它們的化學特征。
有時出現(xiàn)許多空隙或空洞,如目視這些空隙或空洞未發(fā)現(xiàn)夾雜物或夾渣,應不評為非金屬夾雜物或夾渣。但對質(zhì)量要求較高的鋼種(指有高倍非金屬夾雜物合格級別規(guī)定者),建議進行高倍補充檢驗。
表 1 評級界限(最小值)
評級圖級別 i | 夾雜物類別 | ||||
A 總長度μm | B 總長度μm | C 總長度μm | D 數(shù)量 個 | DS直徑 μm | |
0.5 | 37 | 17 | 18 | 1 | 13 |
1 | 127 | 77 | 76 | 4 | 19 |
1.5 | 261 | 184 | 176 | 9 | 27 |
2 | 436 | 343 | 320 | 16 | 38 |
2.5 | 649 | 555 | 510 | 25 | 53 |
3 | 898(<1131) | 822(<1147) | 746(<1029) | 36(<49) | 76(<107) |
注:以上A,B和C類夾雜物的總長度是按附錄D給出的公式計算的,并取得最接近的整數(shù)。 |
表 2 夾雜物寬度
類別 | 細系 | 粗系 | ||
最小寬度 μm | 最大寬度 μm | 最小寬度 μm | 最大寬度 μm | |
A | 2 | 4 | >4 | 12 |
B | 2 | 9 | >9 | 15 |
C | 2 | 5 | >5 | 12 |
D | 3 | 8 | >8 | 13 |
注:D類夾雜物的最大尺寸定義為直徑。 |
格式:pdf
大小:93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3
硬線盤鋼制品對鋼的純凈度,夾雜物的尺寸、分布以及形態(tài)都有嚴格的要求,非金屬夾雜物又是影響硬線鋼質(zhì)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過介紹硬線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來源和分類,分析了不同類型夾雜物的形成機理及形貌,指出了非金屬夾雜物對硬線鋼的影響和危害。
《鋼中非金屬夾雜物》作者姜錫山總結30多年從事鋼中非金屬夾雜物檢測和分析實踐經(jīng)驗,分析近年來國內(nèi)外發(fā)表的有關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文獻,對大量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照片進行了分類整理。在編寫過程中,試圖選擇一個全新的視角,借助掃描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能譜儀、電子探針等先進科學儀器的分析照片,向讀者展示鋼中各類非金屬夾雜物的形貌及X射線元素彩色面分布圖等;用動態(tài)觀察跟蹤夾雜物變化規(guī)律,將夾雜物與裂紋萌生的微觀世界用宏觀的視覺效果展示出來;按照鋼材生產(chǎn)流程的各個階段,從煉鋼→精煉→連鑄→軋材→成品材→使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介紹非金屬夾雜物的變化和變性規(guī)律;根據(jù)夾雜物的屬性,代表性地分析各類夾雜物對鋼材性能的影響;提出了生產(chǎn)潔凈鋼的工藝路線和改進措施。
早期文獻曾把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稱為“夾渣”,這個名稱容易使人誤解,以為非金屬夾雜物就是混入鋼中的爐渣。現(xiàn)在通常把各種混入鋼中的物質(zhì)稱為外來夾雜物,它們的形狀不規(guī),而將由于內(nèi)部物理和化學反應產(chǎn)生的夾雜物稱為內(nèi)生夾雜物,其典型特征是尺寸較小,數(shù)目多,分布均勻。鋼中生成夾雜物的過程大致如下:脫氧劑加入鋼液中以后,脫氧元素和氧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于鋼的氧化物;有的脫氧元素也能和硫、氮化合生成硫化物、氮化物。這類化合物稱為初生夾雜物。除極少數(shù)顆粒細小的夾雜物外,大多數(shù)初生夾雜都能從鋼液中浮升出來進入渣中。而當鋼液冷卻和凝固時,由于溶解度下降和氧、硫等的偏析,在凝固過程中又產(chǎn)生氧化物和硫化物等,稱為次生夾雜物。次生夾雜難以從鋼中排除而殘留在樹枝晶間或最后析出于晶粒界上。鋼液脫氧后,繼續(xù)接觸到空氣或其他氧化物如耐火材料等,使鋼液重新吸收氧,即發(fā)生二次氧化。二次氧化是成品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重要來源。
鋼中有非金屬夾雜物存在,破壞了金屬基體的連續(xù)性,使鋼的品質(zhì)變壞。在特殊情況下,有的夾雜物有利于鋼的某種性能(如切削性),但這只是在特殊的條件下。一般說非金屬夾雜物對鋼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都有相當大的危害。用通俗的話來說,含夾雜物多的鋼是“臟”的,純凈的鋼所含有的夾雜物很少。然而純凈鋼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鋼的潔凈與否和它的用途有關,也和夾雜物的形狀、顆粒大小和可塑性等有關。數(shù)量雖少但顆粒較大的夾雜物往往比數(shù)量較多但尺寸細小的夾雜物危害更大;形狀不規(guī)則的比球形的夾雜物危害大。而對于精密的細小零件,表面上的微小夾雜物也有很大的害處。所以對非金屬夾雜物不僅要研究怎樣減少它的含量,也要研究它的形態(tài)和分布。非金屬夾雜物類型,可從不同的觀察角度進行分類。按照化學成分可分為氧化物夾雜、硫化物夾雜和氮化物夾雜;按照夾雜物的塑性可分為范性夾雜、脆性夾雜和不變形夾雜;按照夾雜物尺寸可分為大型夾雜和微型夾雜等。夾雜物的性質(zhì)和形態(tài)均和它的成分有關。
由于非金屬夾雜物對鋼的性能有多方面的影響,而夾雜物的來源是各式各樣的,難以準確判斷,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研究一直是煉鋼中的重要課題。對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分析鑒定技術隨著顯微分析儀器的進步也在不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