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論實驗》是根據高等師范院?;瘜W教學論課程的教學大綱對實驗部分的基本要求,為滿足21世紀國內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對中學化學教育師資的新要求而編寫的教材。本書作者總結了該校多年來的化學教學論實驗教學經驗,同時也借鑒了其他院校、專家的化學教學論實驗教學經驗和成果,并結合當前化學師范專業(yè)學生實際和化學新課程標準對化學教師的要求以及中學化學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嘗試應用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為探索更快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師范專業(yè)學生化學教學素質做出了極大的努力。
全書共分為六個部分:一、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引論;二、中學化學實驗儀器的革新與功能:三、中學化學典型教學實驗研究;四、中學化學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研究;五、中學化學綜合實踐活動實驗研究;六、附錄。全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師范專業(yè)學生進行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和實驗研究及實驗創(chuàng)新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指導中學生開展化學實踐活動的教學研究能力。
《化學教學論實驗》可作為大學本、??苹瘜W師范專業(yè)學生,化學其他專業(yè)師范方向學生,函授學生或研究生(師范教育)的教材。也可作為中學化學教師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實驗改進和研究的參考書。
作 者: 劉文明 向清祥 譯
出 版 社: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811147490
出版時間: 2008-03-01
版 次: 1
頁 數(shù): 170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科學與自然>化學
第一部分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概述
第一部分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概述
第一節(jié)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
第一節(jié)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
第二節(jié) 中學化學教學實驗的內容
第二節(jié) 中學化學教學實驗的內容
第三節(jié)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jié)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中學化學基礎與演示實驗研究
第二部分 中學化學基礎與演示實驗研究
實驗一 氧氣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一 氧氣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二 氫氣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二 氫氣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三 氯氣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三 氯氣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四 氯化氫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四 氯化氫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五 硫酸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五 硫酸的制取與性質
實驗六 氨氧化法制硝酸
實驗六 氨氧化法制硝酸
實驗七 鋁的性質
實驗七 鋁的性質
實驗八 膠體的制備與性質
實驗八 膠體的制備與性質
實驗九 電解質溶液
實驗九 電解質溶液
實驗十 金屬的電鍍--鋁片上涂鍍銅
實驗十 金屬的電鍍--鋁片上涂鍍銅
實驗十一 甲烷 乙烯 乙炔
實驗十一 甲烷 乙烯 乙炔
實驗十二 石油的催化裂化
實驗十二 石油的催化裂化
實驗十三 乙醇氧化制乙醛
實驗十三 乙醇氧化制乙醛
實驗十四 乙酸乙酯的制取、乙酸丁酯的水解、纖維素的水解與酯化
實驗十四 乙酸乙酯的制取、乙酸丁酯的水解、纖維素的水解與酯化
實驗十五 色譜法提取和分離天然物質
實驗十五 色譜法提取和分離天然物質
實驗十六 微型化學實驗
實驗十六 微型化學實驗
第三部分 中學化學探究與設計實驗研究
第三部分 中學化學探究與設計實驗研究
實驗十七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七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八 廢棄泡沫塑料的性質及再利用
實驗十八 廢棄泡沫塑料的性質及再利用
實驗十九 乙醇與鈉的反應
實驗十九 乙醇與鈉的反應
實驗二十 茶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實驗二十 茶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實驗二十一 化學電池
實驗二十一 化學電池
實驗二十二 偶氮染料的制備
實驗二十二 偶氮染料的制備
實驗二十三 硫酸亞鐵銨的制備
實驗二十三 硫酸亞鐵銨的制備
實驗二十四 硫酸亞鐵制備條件的探究
實驗二十四 硫酸亞鐵制備條件的探究
第四部分 中學化學定量與測定實驗研究
第四部分 中學化學定量與測定實驗研究
實驗二十五 阿伏伽德羅常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五 阿伏伽德羅常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六 物質式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六 物質式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七 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
實驗二十七 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
實驗二十八 食醋中乙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八 食醋中乙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九 海帶中碘的測定
實驗二十九 海帶中碘的測定
實驗三十 植物中維生素C的測定
實驗三十 植物中維生素C的測定
實驗三十一 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
實驗三十一 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
實驗三十二 濃度、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三十二 濃度、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第五部分 附錄
第五部分 附錄
1 我國化學試劑的等級標志
1 我國化學試劑的等級標志
2 危險藥品的分類、性質和管理
2 危險藥品的分類、性質和管理
3 常用酸、堿的濃度
3 常用酸、堿的濃度
4 常用酸堿溶液的配制
4 常用酸堿溶液的配制
5 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
5 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
6 主要干燥劑可用來干燥的氣體
6 主要干燥劑可用來干燥的氣體
7 可燃性氣體的燃點和混合氣體的爆炸范圍
7 可燃性氣體的燃點和混合氣體的爆炸范圍
8 某些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
8 某些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
9 常用試紙的制備
9 常用試紙的制備
10 常用酸堿指示劑的配制
10 常用酸堿指示劑的配制
11 特種試劑的配制
11 特種試劑的配制
12 一些無機物質常用的俗名
12 一些無機物質常用的俗名
13 一些有機化合物常用的俗名
13 一些有機化合物常用的俗名
14 灼熱溫度的估計
14 灼熱溫度的估計
15 莫氏硬度表、物質的硬度
15 莫氏硬度表、物質的硬度
16 洗滌液的種類和配制方法
16 洗滌液的種類和配制方法
17 實驗室安全及防護知識
17 實驗室安全及防護知識
18 部分常用儀器的簡單繪圖方法
18 部分常用儀器的簡單繪圖方法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大設計》無所不在。在會議室和戰(zhàn)場上;在工廠車間中也在超市貨架上;在自家的汽車和廚房中;在廣告牌和食品包裝上;甚至還出現(xiàn)在電影道具和電腦圖標中。然而,設計卻并非只是我們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它...
本書分為上篇“平面構成”和下篇“色彩構成”兩個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節(jié)選編了一些本校歷年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參考,圖文并茂、深入淺出。此外,本書最后部分附有構成運用范例及題型練習,可供自考學生參考。本...
本書從招貼的起源、發(fā)展到現(xiàn)代招貼設計的運用,闡述了招貼的分類、功能及設計形式等基本知識。全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了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招貼設計中。全文內容基礎,表述深度恰當,以簡單的理論知識引領...
格式:pdf
大?。?span id="ixd4uq8" class="single-tag-height">94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5
<正>本書主編王雙亭,河南理工大學教授,畢業(yè)于解放軍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專業(yè),主要從事數(shù)字攝影測量和遙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技術和最新成果。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介紹攝影測量的基本概念、發(fā)展過程及所面臨的問題;第二章介紹了攝影像片的獲取原理與技術;第三章介紹了中心
格式:pdf
大小:94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教學、科研經驗及工程實踐,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地下工程測量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幫助讀者提高分析和解決地下工程領域測繪的能力。本修訂版在傳統(tǒng)測量技術的基礎上,新增測繪新技術元素,操作適用性更強,新的地鐵工程測量一章更具有針對性。全書內容豐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測量最新技術及其應用。
課程資源
《植物生物化學實驗指導》配有Abook數(shù)字課程,該課程包括課件、圖片、拓展閱讀等資源。
數(shù)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植物生物化學實驗指導”數(shù)字課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6年10月 |
趙寧等 |
本書是為配合周科衍、高占先主編的《有機化學實驗》(第三版)編寫的教學參考書。
本書共編入38個實驗,其內容包括:將歷年來開出的有機化學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從教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和改進;從不同的側面,用不同的方法對各校開出概率較高的實驗的操作條件進行對比研究;把用不同方法制備同一個化合物和用同一種原料控制不同操作條件制備不同化合物的實驗放到一起進行研究;在經典的有機化學實驗基礎上,延伸到非經典有機化學實驗上,使之接近于化工生產實際。每個實驗除講清反應原理及操作步驟外,還列有操作要點和說明、問題研究及討論、教學法等,部分實驗附有參考文獻。
本書是學有余力學生、參加指導有機化學實驗的在讀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提高的指導書,也可供從事某些有機化工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一篇 問題篇
第一章 走進新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思考
問題一怎樣有機整合教學三維目標
案例1 由波意爾發(fā)現(xiàn)酸堿指示劑所想到的
問題二 怎樣結合新的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
案例2 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第二章 化學新課程中的科學探究
問題一 怎樣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案例1 氫氧化鈉的性質(片段摘錄)
案例2 制取氫氣的實驗裝置的改進
案例3 放飛雙手 放飛思維--一堂與眾不同的化學課
問題二 怎樣給學生更多的探究機會
案例4 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初探
第三章 化學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問題一 教師怎樣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
案例1 "二氧化碳與生活"--基于豐富背景材料的教學設計思路
案例2 "二氧化碳的性質"--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設計思路
案例3 "二氧化碳的性質"一一開放的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問題二 怎樣讓教學設計充滿人文氣息
案例1 一氧化碳與人類
案例2 一氧化碳與生活環(huán)境
第四章 化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復習和評價方式
問題 一堂別開生面的復習課
案例 探究酸、堿、鹽的鑒別方法(設計片段)
第二篇 實驗課程資源開發(fā)篇
第五章 從生活中尋找實驗課程資源
1.我們身邊的碳酸鹽
2.給銀制首飾美容
3.有關氣體溶解性的小實驗
4.有關空氣成分的小實驗
5.點不燃的紙杯
6.簡易的晴雨表
7.冰塊燃燒
8.調查戶外降塵的分布情況
9.木炭的妙用
10.純堿和肥皂水的妙用
11.自制酸堿指示劑
第六章 從課內外尋找趣味化的實驗課程資源
1.一封沒有字的信
2.會變魔術的濾紙
3.導電的鉛筆
4.可以開鎖的鉛筆芯
5.指紋檢驗
6.溫柔的傷害
7.熱水"魚雷"
8.人造溫室效應
第七章 對教材重點、難點實驗進行的實驗資源開發(fā)
(一)教材中重點、難點實驗的改進
1.驗證二氧化錳對氯酸鉀的催化作用實驗的改進(一)
2.驗證二氧化錳對氯酸鉀的催化作用實驗的改進(二)
3.二氧化錳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
4.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測定
5.探究燃燒條件實驗的改進
6.鐵絲燃燒實驗的改進
7."1+1-2"嗎
8.分子運動實驗的改進
9.電解水
lO.質量守恒定律演示實驗的改進
11.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的改進(一)
12.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的改進(二)
13.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的改進(三)
14.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實驗的改進(一)
15.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實驗的改進(二)
16.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實驗的改進(三)
17.木炭的吸附作用
18.一氧化碳化學性質實驗的改進
19.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受熱分解裝置的改進
20.金屬鈉燃燒實驗的改進
21.觀察鈉的金屬光澤實驗的改進
22.鈉或鉀在空氣中燃燒實驗的改進
23.焰色反應實驗的改進
24.銅與硝酸反應的實驗改進
25.鐵與氯氣反應實驗的改進
(二)一些實驗裝置、儀器使用方法的改進
1.防倒吸的尾氣處理裝置的改進
2.關于實驗室氣體收集裝置的改進
第八章 尋找可利用的實驗資源
(一)醫(yī)用注射器在中學化學實驗中的運用研究
1.大氣壓使"胖子"變"瘦"
2.同時做兩個實驗,你會嗎
3.醫(yī)用注射器針頭的妙用
4.一管多用
5.搗蛋的氧氣
6.隨意吸氣、放氣
(二)塑料飲料瓶在中學化學中的運用研究
1.生活中的氫氣發(fā)生裝置
2.泡沫滅火器反應原理實驗的改進
3.自制漏斗
4.別樣的噴泉實驗
(三)硬紙板的再利用研究
(四)氣球的利用研究
1.用作集氣裝置
2.用作吸收尾氣裝置
3.用作觀察氣壓的改變
4.代替安全瓶,起防倒吸的作用
第九章 自制微型器材開發(fā)"微型實驗"資源
1.木炭還原氧化銅
2.炭的吸附性
3.質量守恒定律
4.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5.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6.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7.氫氣的還原性、可燃性實驗
8.氫氣的爆炸實驗
9.硫在氧氣中燃燒
10.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11.分子運動
12.銅絲在氯氣中燃燒
13.氯氣與氫氣的光化反應
14.氯化氫噴泉實驗
15.濃氨水與濃鹽酸反應
16.氨氣的噴泉實驗
17.接觸法制硫酸
18.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
19.制取二氧化碳的微型家庭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