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動機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這種思想從印度傳到了伊斯蘭教世界,并從這里傳到了西方。在歐洲,早期最著名的一個永動機設計方案是十三世紀時一個叫亨內(nèi)考的法國人提出來的。如圖所示:輪子中央有一個轉(zhuǎn)動軸,輪子邊緣安裝著12個可活動的短桿,每個短桿的一端裝有一個鐵球。方案的設計者認為,右邊的球比左邊的球離軸遠些,因此,右邊的球產(chǎn)生的轉(zhuǎn)動力矩要比左邊的球產(chǎn)生的轉(zhuǎn)動力矩大。這樣輪子就會永無休止地沿著箭頭所指的方向轉(zhuǎn)動下去,并且?guī)訖C器轉(zhuǎn)動。這個設計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復制出來,但從未實現(xiàn)不停息的轉(zhuǎn)動。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右邊每個球產(chǎn)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個數(shù)少,左邊每個球產(chǎn)生的力矩雖小,但是球的個數(shù)多。于是,輪子不會持續(xù)轉(zhuǎn)動下去而對外做功,只會擺動幾下,便停下來 。

后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也造了一個類似的裝置,他設計時認為,右邊的重球比左邊的重球離輪心更遠些,在兩邊不均衡的作用下會使輪子沿箭頭方向轉(zhuǎn)動不息,但實驗結(jié)果卻是否定的 。

達·芬奇敏銳地由此得出結(jié)論: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實上,由杠桿平衡原理可知,上面兩個設計中,右邊每個重物施加于輪子的旋轉(zhuǎn)作用雖然較大,但是重物的個數(shù)卻較少。精確的計算可以證明,總會有一個適當?shù)奈恢?,使左右兩?cè)重物施加于輪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轉(zhuǎn)作用(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輪子達到平衡而靜止下來 。

16世紀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機械師斯特爾又提出了一個永動機的設計方案。斯特爾在設計時認為,由上面水槽流出的水,沖擊水輪轉(zhuǎn)動,水輪在帶動水磨轉(zhuǎn)動的同時,通過一組齒輪帶動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個裝置可以這樣不停地運轉(zhuǎn)下去,并有效地對外做功。實際上,流回水槽的水越來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進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輪機也就停止了轉(zhuǎn)動。浮力也是設計永動機的一個好幫手。是一個著名的浮力永動機設計方案。一連串的球,繞在上下兩個輪子上,可以像鏈條那樣轉(zhuǎn)動。右邊的一些球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容器里。設計者認為,右邊如果沒有那個盛水的容器,左右兩邊的球數(shù)相等,鏈條是會平衡的。但是,右邊這些球浸在水里,受到了水的浮力,就會被水推著向上移動,也就帶動整串球繞上下兩個輪子轉(zhuǎn)動。上面有一個球露出水面。下面就有一個球穿過容器底,補充進來。這樣的永動機也沒有制成,是不是因為要下面的球能夠通過容器底,而又不能讓水漏出來,制造起來技術上有困難呢?技術上的困難并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設計的原理上。當下面的球穿過容器底的時候,它和容器底一樣,要承受上面水的壓力,而且是因為在水的最下部,所以它受到的壓力很大。這個向下的壓力,就會抵消上面幾個球所受的浮力,這個水動機也就無法永動了 。

此外,人們還提出過利用輪子的慣性,細管子的毛細作用,電磁力等獲得有效動力的種種永動機設計方案,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其實,在所有的永動機設計中,我們總可以找出一個平衡位置來,在這個位置上,各個力恰好相互抵消掉,不再有任何推動力使它運動。所有永動機必然會在這個平衡位置上靜止下來,變成不動機。從哥特時代起,這類設計方案越來越多。17世紀和18世紀時期,人們又提出過各種永動機設計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輪子的慣性、水的浮力或毛細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極之間排斥作用的。宮廷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企圖以這種虛幻的發(fā)明來掙錢的方案設計師。有學識的和無學識的人都相信永動機是可能的。這一任務像海市蜃樓一樣吸引著研究者們,但是,所有這些方案都無一例外的以失敗告終。他們長年累月地在原地打轉(zhuǎn),創(chuàng)造不出任何成果。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嘗試,人們逐漸認識到:任何機器對外界做功,都要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機器是無法做功的。這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斯臺文、惠更斯等都開始認識到了用力學方法不可能制成永動機 。

19世紀中葉,一系列科學工作者為正確認識熱功能轉(zhuǎn)化和其它物質(zhì)運動形式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不久后偉大的能量守恒和轉(zhuǎn)化定律被發(fā)現(xiàn)了。人們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質(zhì)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可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在轉(zhuǎn)化和傳遞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能量守恒的轉(zhuǎn)化定律為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更精確、更豐富的科學基礎。有力地打擊了那些認為物質(zhì)運動可以隨意創(chuàng)造和消滅的唯心主義觀點,它使永動機幻夢被徹底的打破了。在制造第一類永動機的一切嘗試失敗之后,一些人又夢想著制造另一種永動機,希望它不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而且既經(jīng)濟又方便。比如,這種熱機可直接從海洋或大氣中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yōu)闄C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氣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的,因而這種熱機可永不停息地運轉(zhuǎn)做功,也是一種永動機。然而,在大量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于1851年提出了一條新的普遍原理:物質(zhì)不可能從單一的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yōu)橛杏玫墓Χ划a(chǎn)生其它影響。這樣,第二類永動機的想法也破滅了。層出不窮的永動機設計方案,都在科學的嚴格審查和實踐的無情檢驗下一一失敗了 。

1775年,法國科學院宣布“本科學院以后不再審查有關永動機的一切設計”。這說明在當時科學界,已經(jīng)從長期所積累的經(jīng)驗中,認識到制造永動機的企圖是沒有成功的希望的。永動機的想法在人類歷史上持續(xù)了幾百年,這個想法被駁倒,不僅有利于人們正確的認識科學,也有利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能量既不能憑空產(chǎn)生,也不能憑空消失,只能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不變,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了。所以第一類永動機是不能做出來的。而能量的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是有方向的,就像熱量可以自發(fā)的由熱的物體轉(zhuǎn)移到冷的物體,但不能自發(fā)的由冷的物體轉(zhuǎn)移到熱的物體,而不引起其他的變化,所以第二類永動機也是不能做出來的。還有人認為,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的前提下,可以依靠慣性無休止的做勻速直線運動,于是想要在外太空實驗。但是當時的科技并不允許這么做,而且牛頓還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即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互相吸引。所以這個物體在運動很久之后——或者只有幾分鐘——就會停下來,也不能永遠運動 。

雖然經(jīng)過許多人的辛勞,但事實證明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歸于失敗。永動機是一種幻想,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它違反了自然界最普遍的一個規(guī)律,這就是能量轉(zhuǎn)化與守恒定律。著名科學家達·芬奇早在15世紀就提出過永動機不可能的思想,他曾設計過一種轉(zhuǎn)輪,如圖所示,在轉(zhuǎn)輪邊沿安裝一系列的容器,容器中充了一些水銀,他想水銀在容器中移動有可能使轉(zhuǎn)輪永遠地轉(zhuǎn)動,但是經(jīng)過仔細研究之后,得出了否定的結(jié)論。他從許多類似的設計方案中認識到永動機的嘗試是注定要失敗的。他寫道:“永恒運動的幻想家們!你們的探索何等徒勞無功!還是去做淘金者吧!” 然而,15世紀以后的好幾百年里面,制造永動機的活動卻從未停止過 。

例如:17世紀,英國有一個被關在倫敦塔下叫馬爾基斯的犯人,他做了一臺可以轉(zhuǎn)動的“永動機”,如圖所示。轉(zhuǎn)輪直徑達4.3米,有40個各重23千克的鋼球沿轉(zhuǎn)輪輻翼外側(cè)運動,使力矩加大,待轉(zhuǎn)到高處時,鋼球會自動地滾向中心。據(jù)說,他曾向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表演過這一裝置。國王看了很是高興,就特赦了他。其實這臺機器是靠慣性來維持短時運動的 。

軟臂永動機

19世紀有人設計了一種特殊機構(gòu),如圖所示。它的臂可以彎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槽滾向伸長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轉(zhuǎn)到另一側(cè),軟臂開始彎曲,向軸心靠攏。設計者認為這樣可以使機器獲得轉(zhuǎn)矩。然而,他沒有想到力臂雖然縮短了,阻力卻增大了,轉(zhuǎn)輪只能停止在原地 。

阿基米德螺旋永動機

1681年,英國有一位著名的醫(yī)生弗拉德提出一個建議,利用阿基米德螺旋(如圖)把水池的水提到高處,再讓升高的水推動水輪機,水輪機除了帶動水磨做功以外,還可使阿基米德螺旋轉(zhuǎn)不斷提水,如此周而復始,不就可以無需擔心天旱水枯了嗎?一時間,響應他的人大有人在,形形色色的自動水輪機陸續(xù)提出,竟出現(xiàn)了熱潮 。

磁力永動機

約在1570年,意大利的一位教授泰斯尼爾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實現(xiàn)永動機。他的設計如圖所示,A是一個磁石,鐵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滾上去,滾到上端的E處,從小洞B落下,經(jīng)曲面BFC返回,復又被磁石吸引,鐵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徑連續(xù)運動下去。大概他那時還沒有建立庫侖定律,不知道電場力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是成反比變化的,只需多加思索,其荒謬處就一目了然了 。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這里就不詳細描述了。我們只要列舉一些名稱,就足以說明這類徒勞無益的活動是如何廣泛、誘人 。

例如:表面張力永動機、浮力永動機、永磁永動機、自動車、自動洗衣機,等等。就在一些人熱衷于制造永動機的同時,科學家們從力學基本理論的研究中逐步認識到了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性 。

繼達·芬奇之后,斯蒂文于1568年寫了一本《靜力學基礎》,其中討論斜面上力的分解問題時,明確地提出了永動機不可能實現(xiàn)的觀點。他所用的插圖畫在該書扉頁上,見圖,圖的上方寫著:“神奇其實并不神奇?!睂?4個等重的小球均勻地用線穿起組成首尾相連的球鏈,放在斜面上,他認為鏈的“運動沒有盡頭是荒謬的”,所以兩側(cè)應平衡。

1775年,法國科學家鄭重的通過了一項決議,拒絕審理永動機。在《法國科學院的歷史》一書中有如下記載:“這一年科學院通過決議,決定拒絕審理有關下列問題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與圓等面積的正方形,以及表現(xiàn)永恒運動的任何機器 ?!?

并且解釋說:“永動機的建造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中間的摩擦和阻力不致最終破壞原來的動力,這個動力也不能產(chǎn)生等于原因的效果;再如設想動力可以連續(xù)起作用,其效果在一定時間之內(nèi)也會是無限小。如果摩擦和阻力減小,初始的運動往往得以繼續(xù),但它不能與其他物體作用,在這種假設(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惟一可能的永恒運動對實現(xiàn)永動機建造者的目的將毫無用處。這些研究的缺點是費用極度昂貴,不止毀了一個家庭,本來可以為公眾提供大量服務的技師們,往往為此浪費了他們的工具、時間和聰明才智?!?然而,就是在法國科學院如此明確的警告之下,創(chuàng)造永動機的各種活動仍然未見收斂 。

19世紀中葉,能量守恒定律已經(jīng)確立 。

1861年,英國有一位工程師德爾克斯收集了大量資料,寫成一本名為《17、18世紀的永動機》的書,告誡人們,切勿妄想從永恒運動的賜予中獲取名聲和好運??墒?,德爾克斯這部“警世恒言”卻未能阻止永動機的繼續(xù)泛濫 。

19世紀末美國賓州有人想用磁鐵代替鐘擺的錘,企圖用磁力做功代替發(fā)條,認為有可能無需發(fā)條而能自動維持擺動,結(jié)果是徒勞一場毫無成果。進入20世紀,更加復雜的、似是而非的種種設計不斷被提了出來。例如有人想“發(fā)明”自動車,有人“創(chuàng)造”自動洗衣機,有人想利用水中的“分子吸引力”制造“自動”泵,有人想單純靠永久磁鐵做成發(fā)電機,特別是在“能源危機”的刺激下,這類活動竟有增無減,層出不窮。另一類永動機也常被人提出而且還很迷惑人。如19世紀80年代,美國華盛頓地區(qū)的一位發(fā)明家甘姆埃設計了一種零度發(fā)動機(Zeromotor),用液態(tài)氨做工作物質(zhì),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取熱量,氨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在0℃時產(chǎn)生4個大氣壓的壓強,可以推動活塞做功,似乎這樣就可以不需使用燃料。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氨氣在驅(qū)動活塞后因膨脹而冷卻,又會自動凝結(jié)于容器,于是就可循環(huán)地工作下去。1881年他的設計居然得到美國海軍總工程師的支持,受到官方贊揚,甚至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也極有興趣地觀看了設計模型。他們也許認為,如果這種發(fā)動機真的成功,美國艦隊就不需要加煤站,從汪洋大海中就可以取得無窮無盡的熱能了。然而,只要科學地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甘姆埃的設計是屬于單熱源的熱機,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就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第二類永動機。如果說永動機的“發(fā)明”對人類有點益處的話,那就是人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一切違背能量轉(zhuǎn)化與守恒定律等自然規(guī)律的“創(chuàng)造”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

關于永動機的不可能,還應當提到荷蘭物理學家司提芬。16 世紀之前,在靜力學中,人們只會處理求平行力系的合力和它們的平衡問題,以及把一個力分解為平行力系的問題,還不會處理匯交力系的平衡問題。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人們把他歸結(jié)于解決三個匯交力的平衡問題。通過巧妙的論證解決了這個問題。假如你把一根均勻的鏈條ABC放置在一個非對稱的直立(無摩擦)的楔形體上,這時鏈條上受兩個接觸面上的反力和自身的重力。恰好是三個匯交力。鏈條會不會向這邊或那邊滑動?如果會,往哪一邊?司提芬想象把楔形體停在空中,在底部由CDA 把鏈條連起來使之閉合。最后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底部懸掛的鏈條自己是平衡的,把懸掛的部分和上部的鏈條連起來,斯提芬說:“假如你認為楔形體上的鏈條不平衡,我就可以造出永動機?!笔聦嵣先绻湕l會滑動,那么你就必然會推出封閉的鏈條會永遠滑下去;這顯然是荒謬的,回答必然是鏈條不動。并且他由此得到了匯交三力平衡的條件。他覺得這一證明很妙,就把它放在他的著作《數(shù)學備忘錄(Hypomnemata Mathematica)》的扉頁上,他的同輩又把它刻在他的墓碑上以表達敬仰之意。匯交力系的平衡問題解決,也標志著靜力學的成熟 。

隨著對永動機不可能的認識,一些國家對永動給出了限制。如早在1775 年法國科學院就決定不再刊載有關永動機的通訊。1917 年美國專利局決定不再受理永動機專利的申請。盡管如此,永動機的發(fā)明者仍然是前赴后繼,頑強地奮斗著。據(jù)英國專利局的助理評審員F. Charlesworth 稱:英國的第一個永動機專利是1635 年,在1617 年到1903 年之間英國專利局就收到約600 項永動機的專利申請。這還不包含利用重力原理之外的永動機專利申請。而美國在1917 年之后還是有不少一時看不出奧妙的永動機方案被專利局接受 。

永動機造價信息

市場價 信息價 詢價
材料名稱 規(guī)格/型號 市場價
(除稅)
工程建議價
(除稅)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供應商 報價日期
動機構(gòu)部分 品種:自動折疊門;型號:懸航折疊門雙開;備注:大立料:200×200×5mm 邊框料:100×100×3mm 邊框二料:80×40×1.5m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凡克邦

13% 重慶凡克邦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動機 HD-1KVA 電池電壓24VDC 尺寸(mm)寬×深×高360×145×220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航天柏克(廣東)科技有限公司
動機 HD-1.2KVA 電池電壓24VDC 尺寸(mm)寬×深×高360×145×220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航天柏克(廣東)科技有限公司
動機 HD-2KVA 電池電壓48VDC 尺寸(mm)寬×深×高470×192×350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航天柏克(廣東)科技有限公司
動機 HD-3KVA 電池電壓48VDC 尺寸(mm)寬×深×高470×192×350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航天柏克(廣東)科技有限公司
歷史名人雕像 規(guī)格:跪坐人高120厘米,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石頭記

13% 河北石頭記雕塑有限公司
歷史名人雕像 規(guī)格:站立最高單人一件165厘米高,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石頭記

13% 河北石頭記雕塑有限公司
歷史名人雕像 規(guī)格:單人加跪坐人,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石頭記

13% 河北石頭記雕塑有限公司
材料名稱 規(guī)格/型號 除稅
信息價
含稅
信息價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地區(qū)/時間
圈閘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如帶儲電池再些單價上加500元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21年下半年信息價
圈閘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如帶儲電池再些單價上加500元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18年上半年信息價
圈閘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16年上半年信息價
圈閘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15年下半年信息價
門的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11年上半年信息價
圈閘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如帶儲電池再些單價上加500元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20年下半年信息價
圈閘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如帶儲電池再些單價上加500元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18年下半年信息價
圈閘電動機帶搖控裝置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清遠市連山縣2017年下半年信息價
材料名稱 規(guī)格/需求量 報價數(shù) 最新報價
(元)
供應商 報價地區(qū) 最新報價時間
永動機神話 0.4×0.28×0.31、展品用材:①底座:碳鋼板噴塑②臺面:橘黃色亞克力,厚度≧6mm③說明牌:亞克力UV噴繪④演示機構(gòu):亞克力+實心鋼球2、主要配置:無3、布展需求:①電源需求:不需要②本展項需安裝在展廳原有的展臺和課桌上才能進行展示(或另外配置展臺).|1臺 2 查看價格 四川華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全國   2022-08-30
歷史文化文字雕刻 (1)歷史文化文字雕刻 (2)位置:海船觀景臺側(cè)壁 (3)材|40m2 3 查看價格 佛山大衛(wèi)雕塑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市 2020-10-21
歷史 鋼管結(jié)構(gòu)框架,雙面面封5mm鐵板雕空年份,做舊工藝處理表面,3m×2m5厘亞克力字畫框;3mm亞克力UV500mm×400mm;底座20mm厚鐵板預埋,1350mm×2400mm×765mm×|1組 3 查看價格 廣東恒創(chuàng)標識廣告有限公司 廣東   2022-10-27
歷史模型 詳見線下技術要求文件|1套 2 查看價格 北京紫光基業(yè)科教設備有限公司 廣東   2022-05-24
歷史 包括:23 "寬屏液晶顯示器/E2314H/192cm 1080/16:9內(nèi)含如下:DS-ⅠIntel至強四核2.8GHz/2GDDR31600MHz/500GSATA7200/DVDRW/四網(wǎng)口/512M獨顯(支持雙屏)/USB鍵鼠/XPE/22"寬屏顯示器/三年上門|2面 3 查看價格 北京均友科技有限公司 全國   2018-03-20
歷史存儲主服務器(集群管理) 歷史存儲主服務器(集群管理)|6個 2 查看價格 廣聯(lián)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   2022-07-19
歷史文化長廊 41.5×1.85×0.2米|76.78m2 1 查看價格 廣州千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廣東  云浮市 2022-03-17
歷史庫iHistrator Standard 10000 Points|1套 3 查看價格 東莞祥科智控裝備有限公司 全國   2021-09-03

永動機第一類

第一類永動機是最古老的永動機概念,這一類永動機試圖以機械的手段在不獲取能源的前提下使體系持續(xù)地向外界輸出能量 。

歷史上最著名的第一類永動機是法國人亨內(nèi)考在十三世紀提出的“魔輪”,魔輪通過安放在轉(zhuǎn)輪上一系列可動的懸臂實現(xiàn)永動,向下行方向的懸臂在重力作用下會向下落下,遠離轉(zhuǎn)輪中心,使得下行方向力矩加大,而上行方向的懸臂在重力作用下靠近轉(zhuǎn)輪中心,力矩減小,力矩的不平衡驅(qū)動魔輪的轉(zhuǎn)動。十五世紀,著名學者達芬奇也曾經(jīng)設計了一個相同原理的類似裝置,1667年曾有人將達芬奇的設計付諸實踐,制造了一部直徑5米的龐大機械,但是這些裝置經(jīng)過試驗均以失敗告終 。

除了利用力矩變化的魔輪,還有利用浮力、水力等原理的永動機問世,但是經(jīng)過試驗,已確認這些永動機方案失敗或僅只是騙局,無一成功 。

1842年荷蘭科學家邁爾提出能量守恒和轉(zhuǎn)化定律;1843年英國科學家詹姆斯·焦耳提出熱力學第一定律,他們從理論上證明了能夠憑空制造能量的第一類永動機是不能實現(xiàn)的。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表述方式之一就是: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能實現(xiàn) 。

永動機第二類

曾經(jīng)有人設計一類機器,希望它從高溫熱庫(例如鍋爐)吸取熱量后全部用來做功,不向低溫熱庫排出熱量。這種機器的效率不是可以達到100%了嗎?這種機器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都沒有成功。人們把這種只從單一熱庫吸熱,同時不間斷的做功的永動機叫第二類永動機。這種永動機不可能制成,是因為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轉(zhuǎn)化具有方向性:機械能可以轉(zhuǎn)化內(nèi)能,但內(nèi)能卻不能全部轉(zhuǎn)化為機械能,而不引起其它變化。從研究永動機得到的意外收獲 。

前已提及,英國科學家焦耳也曾被永動機這一“奇妙”的發(fā)明所吸引,并為此做了一二十年的實驗,但最后他留給后世的并不是永動機,而是證明永動機不可能的“熱功當量定律”,這應該算是研究永動機得到的意外收獲 。

斯臺文是這方面的另一個例子。在他那個時代(16世紀末—17世紀初),有一種永動機是廣泛被談論著的,如圖2所示,有14個能滾動的很重的鐵球用鏈子連起來放在一個三棱體上。三棱體的一邊比較斜,一邊比較陡,且斜的一邊比陡的一邊長些。永動機的制造者們相信,斜的一邊上有4個重鐵球,陡的一邊只有兩個重鐵球,4個鐵球的下滑力自然比兩個鐵球大,整個裝置就會如箭頭所指示的方向滑下來。一旦左邊滑下去一個重球,右邊一定同時補充上一個重球,左邊的斜面上依然是4個重球,右邊的斜面上仍只有兩個重球,永遠是左邊的下滑力大于右邊的下滑力,球鏈就會永遠不斷地運動下去。荷蘭科學家斯臺文在研究這種永動機時,從經(jīng)驗出發(fā)判斷它不可能永動,因為左邊球雖多,但斜面緩,每個球產(chǎn)生的向下拉力小,右邊球雖少,但斜面陡,每個球產(chǎn)生的向下拉力大,結(jié)果兩邊斜面向下的拉力一樣大。至此,斯臺文并沒有停止思維,他又把該問題進一步引向深入:由于球的個數(shù)跟斜面的長度成正比,每個球都是一樣重,所以各邊球的總重也一定跟斜面長成正比 。

這就是有名的兩個斜面上力量平衡的定律。

大致詳細分類

(1)機械類:妄圖依靠機械內(nèi)循環(huán),對啟動能量進行增益,以試圖突破能量守恒。并依靠能量增益,使增益的能量輸出,并將輸出能分化為兩部分,一部分給機械提供動力。另一部分對外做功 。

(2)電/磁動機:屬于永動機范疇,但因不具備工業(yè)實用性,被稱為玩具。概念,假設概念,磁鐵與電磁場互動,使得能量突破能量守恒,磁動機獲得了輸出大于輸入。但實際上實驗顯示,磁動機終究會因為消磁而停止 。

(3)熱循環(huán):試圖突破熱一,熱二,但終究失敗,溫度平衡點與溫度不可疊加和轉(zhuǎn)化消耗上,無法在內(nèi)部環(huán)境中進行百分百轉(zhuǎn)化 。

(4)空氣壓縮機:依靠壓縮空氣,至使溫度升高。理論上,空氣壓縮與釋放能量守恒,但是使用空氣壓縮的機構(gòu)涉及曲軸等機械零件能量消耗,并且在熱量揮發(fā)時速度與空氣回溫等等存在許多不完善,但具體資料因資源有限暫且未知(理論上可行性永動機)。

(5)特斯拉線圈:屬于官方資料,民間流傳的據(jù)說是不完整的,但理論上與現(xiàn)實中線圈的確存在,它是一種在自然界收集電能量的一種器具。姑且不說官方文獻,但以自然界電磁場能量制作出的線圈僅僅只能是個玩具。

(6)飲水鳥:愛因斯坦自食其言的傳奇玩具,一個利用液體沸點與自然界溫度的玩具機械 。

(7)幾何永動:這是集齊所有機械類理論于一體的永動機,并開闊創(chuàng)新,成就前無古人,也可能后無來者的失敗永動機。這臺永動機發(fā)明者只研究增益零件,而放棄了固定能量源,選擇能量源自由。形成了一個利用周長相等的圓與三角形之間的力矩不同,而忽略三角形最短力矩的另類組合 。

(8)液態(tài)永動:利用液體質(zhì)量的密度與引力,或另一種單純的水與氣體引力相結(jié)合設計出的永動機。但因為守恒,利用液體質(zhì)量的至今全部失敗,而水與空氣類型的似乎也是失敗 。

(9)倒吸虹:這個永動機,企圖改變管道的粗細,在水管的上方加一個水箱,依靠水的壓力,改變吸虹勢能。但因出水口的限制,決定了水的壓力,導致再次失敗 。

這類機械裝置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永動機違反的是熱力學第一定律,它們不須輸入能量就可以作功。熱力學第一定律是關于能量守恒的表述,指出在一個孤立的封閉系統(tǒng)里,新的能量無法被創(chuàng)造出來。任何宣稱能夠無端產(chǎn)生能量的機器都屬于此類 。

第二種永動機雖然沒有違反第一定律,卻因為采用某種使熵減少的方式將熱能轉(zhuǎn)換成機械能,而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微妙之處在于,上述現(xiàn)象并未伴隨他處熵的增加來平衡系統(tǒng)所減少的熵。如先前所述,第二定律的其中一種解釋是,熱能只會由高溫處流向低溫處。在這個過程中熵增加了,卻可以從中汲取出有用的功,去降低別處的熵,前提是別處減少的熵沒有超過系統(tǒng)熱量轉(zhuǎn)移所增加的熵。一部可以從熱物體汲取能量,卻不會同時讓熱能流向低溫處的機器,就是試圖達成永動目標的裝置,例如麥克斯韋精靈 。

當然有許多裝置遵守這兩條熱力學定律,它們從一些不易察覺的外來能源獲取能量,例如大氣壓力、濕度或海潮等。這些并不是永動機,它們并未違反任何物理定律。讀者只需要厘清保持其運作的能源即可 。

某些裝置乍看之下不需要外接能源即可一直運轉(zhuǎn)下去,例如轉(zhuǎn)動的輪盤或擺動的單擺等裝置。實情并非如此。它們只是效率極高,初始能量不至于流失,而初始能量當然是裝置開始運轉(zhuǎn)不可或缺的。事實上,它們的運轉(zhuǎn)終將減慢下來,因為沒有任何機器可以達到100%的效率,而且不論潤滑多么周到,總是有某種形式的阻尼效應存在,例如空氣阻力或機件之間的摩擦力等。因此,永動機原則上只在沒有能量流失到周遭環(huán)境的情況下才可能存在。任何企圖將能量汲取出來的嘗試,當然都會導致這類裝置停止運轉(zhuǎn) 。

永動機歷史常見問題

  • 永動機存在嗎?

    地球上的風平過嗎?浪靜過嗎?永動機已然存在,只是人類造不出來。其實集人類的智慧或許可以造出沒有意義的永動機——只能維持自身永動,無法對外做功。但是沒有意義的東西誰會出資去做?大自然這臺永動機之所以能對...

  • 為什么磁力永動機不是永動機

    據(jù)已發(fā)明的磁動機來看,多數(shù)會消磁,時間從幾天到幾萬小時不等。斥力型消磁會較快。磁動機是完全可行的,有很多方法實現(xiàn)磁動機,已經(jīng)不少人成功。但它不屬于“永動機”,它消耗磁力,以后機器會停,需要充磁。鑒于越...

  • 怎么制作永動機發(fā)電機

    不要妄想了。永遠不會有永動機,它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永動機歷史文獻

品質(zhì)安全環(huán)保成就筑造未來“永動機” 品質(zhì)安全環(huán)保成就筑造未來“永動機”

格式:pdf

大?。?span id="ksumtqj" class="single-tag-height">74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4

沃爾沃建筑設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爾沃建筑設備")憑借近年來在地區(qū)總部建設中的突出成就成功入選浦東新區(qū)第三屆總部經(jīng)濟十大經(jīng)典樣本。2002年,沃爾沃建筑設備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經(jīng)過十年的發(fā)展,沃爾沃建筑設備將中國市場升級為全球四大重點銷售市場之一,并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建立中國地區(qū)總部備忘錄。

立即下載
電動機保護器的歷史及其現(xiàn)狀的論文 電動機保護器的歷史及其現(xiàn)狀的論文

格式:pdf

大?。?span id="na1wj6v" class="single-tag-height">74K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8

--------------- 本文為網(wǎng)絡收集精選范文、公文、論文、和其他應用文檔,如需本文,請下載 -------------- --------------- 本文為網(wǎng)絡收集精選范文、公文、論文、和其他應用文檔,如需本文,請下載 -------------- 電動機保護器的歷史及其現(xiàn)狀的論文 本文從網(wǎng)絡收集而來,上傳到平臺為了幫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檔, 請點擊下載按鈕下載本文檔(有償下載) ,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萬事 如意! 電動機作為拖動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jīng) 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使用幾乎滲透到了各 行各業(yè),是工業(yè)、農(nóng)業(yè)和國防建設及人民生活正常進 行的重要保證,因而確保電動機的正常運行就顯得十 分重要,而在使用中造成電機燒毀甚至引發(fā)重大安全 事故的事件屢見不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每年僅因電 動機燒毀所消耗的電量就達數(shù)千萬度,電動機燒毀的 數(shù)量達 20

立即下載

永動機是一類想象中的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并且對外做功的機械。歷史上人們曾經(jīng)熱衷于研制各種類型的永動機,其中包括達芬奇、焦耳這樣的科學家。另外包括一些希望以永動機出名和獲利的騙子以及狂熱者。在熱力學體系建立后,人們通過嚴謹?shù)倪壿嬜C明了永動機是違反熱力學基本原理的設想,從此之后就少有永動機的研究者了。不過從一個側(cè)面也可以認為:人類對永動機的熱情以及制造永動機的種種實踐,推動了熱力學體系的建立和機械制造技術的進步。

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xù)地轉(zhuǎn)變?yōu)闄C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為“第二類永動機”。

前兩種永動機上是制造不出的,磁永動機實質(zhì)就是通過磁場之間的排斥而產(chǎn)生的力驅(qū)動物體工作,因為磁鐵里面的磁場在正常情況下是消失的很慢的,所以磁永動機是借助磁場產(chǎn)生的排斥力運動。就是把磁場轉(zhuǎn)換成動力。

磁永動機的原理

磁永動機的原理就是利用的磁場之間的排斥作用,磁鐵有N極和S極區(qū)分,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當兩塊磁鐵接近時如果是同極就會互相排斥。如果磁塊以間隔相同的方式鑲嵌在圓柱的邊緣(圓柱非磁體),當有磁體以相同極性一定角度接近時,圓柱就是受到排斥力從而滾動起來。磁永動機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是不可以制造出來的。2100433B

磁力永動機假想

機器主要由一個大型條形磁鐵和周圍多個小磁鐵組成,小磁鐵壓縮彈簧沿著各自的軸線運動。周圍的小磁鐵受到中間大磁鐵的磁力排斥,磁力排斥推動壓縮彈簧,右側(cè)小磁鐵在排斥力的作用下遠離轉(zhuǎn)軸(材料具有超光滑表面),左右兩邊重力力矩不平衡,從而帶動整個輪子順時針轉(zhuǎn)動??障胝邆冋J為整個過程不消耗任何能量,稱其為磁力永動機。我們認為這種假想的機器屬于“第一類永動機”。

磁力永動機證偽

1、空想者試圖用重力作為驅(qū)動力,但是卻沒有考慮重力對于小磁鐵的影響,重力作用下小磁鐵的位置不會呈現(xiàn)對稱狀態(tài)。

2、通過計算系統(tǒng)的力矩表明,M = 0,這個轉(zhuǎn)輪停止在某個位置,不會一直運動。

3、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 Q = △E A,系統(tǒng)吸收的熱量一部分轉(zhuǎn)化為系統(tǒng)的內(nèi)能,一部分轉(zhuǎn)化為系統(tǒng)對外做功。整個假想運動過程中,磁鐵排斥推動壓縮彈簧會耗能,彈簧回復會釋能,系統(tǒng)的重心沒有變化,重力 不 做 功,總 體 過 程 無 能 量 變 化△E = 0,不對外吸收熱量 Q,則(A = 0)不能對外做功。所以這個裝置無法實現(xiàn)永動并且對外做功。

4、鐵分為永久性磁鐵和非永久性磁鐵,永久性磁鐵并不會永遠有磁性,外界因素會改變它的磁性,例如高溫、撞擊、強磁場和周圍交流電產(chǎn)生的磁場都會使得磁性體消磁。因此無論哪種類型的磁鐵都不能做到永久性提供磁性。磁鐵磁性的持續(xù)作用,導致磁性減退,等到磁力不足以推動彈簧,這個裝置也就停止運動了。

永動機相關推薦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
  •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