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宋敏華
序二 劉志
前言
第1章 交通與城市協同問題
1.1 軌道交通與城市的協同問題和挑戰(zhàn)
1.2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fā)展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1.3 目標與重點解決的問題
1.3.1 本書的研究目標
1.3.2 重點解決的問題
1.4 本書內容架構及章節(jié)設置
第2章 交通與城市演進:歷程與趨勢
2.1 馬車時代:溯源自由而歡愉的城市氛圍
2.1.1 交通屬性與城市屬性的演進關系
2.1.2 西方城市和交通的發(fā)展關系溯源
2.1.3 中國城市和交通的發(fā)展關系溯源
2.1.4 區(qū)域性交通基礎設施——東西方交流視角下的城市
2.2 工業(yè)化時代:探究快捷與緊張的城市變革
2.2.1 交通屬性與城市屬性的演進關系
2.2.2 交通發(fā)展的標志性歷史事件
2.2.3 交通發(fā)展與城市空間形態(tài)的演進
2.3 信息化時代:追求多元而和諧的城市理想
2.3.1 信息通信技術對城市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影響
2.3.2 信息化時代下交通屬性與城市詹性的演進關系
第3章 理論研究:時空協同理論體系
3.1 軌道交通與城市形態(tài)時空協同理論發(fā)展
3.1.1 理論來源與基礎
3.1.2 協同理論的演進與發(fā)展
3.2 城市形態(tài)的交通影響表現為出行需求增長
3.2.1 城市形態(tài)對交通產生的空間影響
3.2.2 軌道交通的空間響應
3.3 交通基礎設施對城市發(fā)展的時空效應
3.3.1 交通影響了城市形態(tài)中職住空間關系
3.3.2 軌道交通增強7Bt。間壓縮特性
3.4 軌道交通與城市土地利用協同的相關理論研究
3.4.1 軌道交通與城市一體化模型
3.4.2 城市軌道交通與土地價值增值
3.4.3 ‘rOD理論與應用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協同發(fā)展的分析技術與方法
4.1 協同發(fā)展的研究方法
4.1.1 空間分析方法
4.1.2 時間分析方法
4.1.3 功能分析方法
4.2 協同發(fā)展的數據
4.2.1 空間維度數據
4.2.2 時間維度數據
4.2.3 功能維度數據
4.3 協同發(fā)展的分析技術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層次分析法
4.3.3 無人機傾斜攝影和三維建模技術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協同發(fā)展評價體系構建
5.1 體系建構——評價依據和指標體系
5.1.1 空間總量協同指數
5.1.2 功能結構協同指數
5.1.3 協同發(fā)展?jié)摿χ笖?
5.2 關鍵指標——主成分分析法的關鍵指標
5.2.1 城市軌道交通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5.2.2 城市形態(tài)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5.3 評價方法一耦合度分析和城市協同發(fā)展程度排序
5.3.1 耦合度分析與測算
5.3.2 耦合度指數綜合測評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規(guī)劃實踐與案例研究:國內外經驗與問題
6.1 空間協同問題
6.1.1 城市律動:紐約百年地鐵的鋼鐵王國
6.1.2 區(qū)域整合:軌道上的京津冀城市群
6.1.3 垂直整合:重慶的山水城市與軌道交通豎向設計
6.1.4 空間協同的小結
6.2 時間協同問題
6.2.1 職住演化:北京軌道交通與人口、經濟變遷
6.2.2 城市轉型:辛辛那提的交通與城市興衰
6.2.3 再現歷史:北卡斯賓塞軌道小鎮(zhèn)的歷史保護與再生
6.2.4 面向未來:百年京張線路的交通功能再利用展望
6.3 功能協同問題
6.3.1 社會視角:烏魯木齊的交通與就業(yè)可達性研究
6.3.2 土地視角:北京亦莊線的TOD研究
6.3.3 文化視角:徐州軌道交通與城市文化
6.3.4 投融資視角:曼谷軌道綜合開發(fā)的土地溢價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總結
7.1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fā)展的主要問題
7.2 審視與反思
7.3 局限與展望
后記2100433B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fā)展規(guī)劃:理論方法與評價》從時間、空間、功能三個維度展開,不同維度所關注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技術也不盡相同。在理論、方法與評價的同時,該書也精選國內外城市的實踐案例,分析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fā)展中的經驗教訓,并總結各國不同背景下的協同發(fā)展模式。在總結各個發(fā)展時期各國曾經面臨問題的同時,對當下中國軌道交通快速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和挑戰(zhàn)進行審視和反思。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前言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互換性概述第二節(jié) 加工誤差和公差第三節(jié) 極限與配合標準第四節(jié) 技術測量概念第五節(jié) 本課程的性質、任務與基本要求思考題與習題第二章 光滑孔、軸尺寸的公差與配合第一節(jié) 公差與配合的...
第一篇 個人禮儀1 講究禮貌 語言文明2 規(guī)范姿勢 舉止優(yōu)雅3 服飾得體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禮儀1 家庭和睦 尊重長輩2 情同手足 有愛同輩第三篇 校園禮儀1 尊重師長 虛心學習2 團結同學 共同進...
格式:pdf
大?。?span id="eaumyyw" class="single-tag-height">853KB
頁數: 4頁
評分: 4.4
<正>當代大城市有很多問題,交通問題首當其沖。城市是一個復雜的整體系統,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當前我國大規(guī)??焖俳ㄔO軌道交通,寄希望于軌道交通解決很多問題,治愈\"城市病\"。事實上,軌道交通這些年建設解決了一些問題,同時也帶來了另一些問題。關于軌道交通與區(qū)域發(fā)展的協同,如果用簡單的評價標準來看,有正向作用,也有負向作用。談及軌道交通與城市或者軌道交通與區(qū)域發(fā)展的協同,所謂正向或負向的作用,可能
格式:pdf
大?。?span id="wcsoy4a" class="single-tag-height">853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多線并舉下城市軌道交通主要分為四個發(fā)展基本面,表現為決策支持層、項目層、企業(yè)層與產業(yè)層之間的協同互通關系,應推出相關管理機制促進政府與社會資本間的充分合作在多線并舉的環(huán)境下,為了緩解資金需求陡然增長的壓力并滿足運營水平效率提升的要求,城市軌道交通已由傳統的公建公營逐步向引入社會資本合作共贏的方向發(fā)展,形成了新既聯動、資源整合的發(fā)展格局。然而,現階段諸多城市軌
城市土地評價包括城市土地質量分級和基準地價評估兩部分,是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書是我作者完成云南省科技廳軟課題——城市(鎮(zhèn))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的理論、方法與信息系統開發(fā)的基礎上,經過補充、修訂完成的。該書放要介紹了城市土地評價的理論和技術途徑,城市土地評價的各種數據及其計算機編程,城市土預測決策評價的模型與方法等。
本標準規(guī)定了城市軌道交通與市域鐵路協同運輸的總體要求,以及行車組織、換乘客流 組織、基礎設施設備、運營管理、信息系統、跨制式應急協同與安全管理和協同性評價七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與市域鐵路協同運輸組織管理。
第一章 城市土地評價基礎理論與技術途徑
第一節(jié) 城市土地經濟學理論
第二節(jié) 地租理論
第三節(jié) 中心地方理論
第四節(jié) 城市土地評價的技術途徑
第二章 城市土地定級分值計算軟件系統
第一節(jié) 城市土地定因素作用分值計算模型
第二節(jié) 定級因素計算的軟件系統
第三節(jié) 城市土地質量分級計算與鄧預測
第三章 城市土地基準地價測算與預測
第一節(jié) 其準地價測算原理
第二節(jié) 商業(yè)用地基準地價測算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