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軸果蕨屬 | 拉丁學(xué)名 | Rhachidosorus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蕨類植物門 |
綱 | 薄囊蕨綱 | 科 | 蹄蓋蕨科 |
拼音名 | zhouguojueshu |
能育葉長可達(dá)2米;葉柄淡禾桿色,罕為紅褐色,常與葉片近等長,基部不加厚,疏被鱗片,向上通體光滑;葉片大,草質(zhì),兩面光滑,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頂部羽裂漸尖,下部二至三回羽狀一小羽片或末回小羽片羽裂;羽片互生,斜展,有柄;小羽片上先出,漸尖頭,基部不對稱或近對稱;裂片上先出,鈍頭,下部的通?;坎粚ΨQ;末回裂片邊緣略有小鋸齒或淺圓齒,有時全緣。葉脈分離,明顯,側(cè)脈在末回裂片上多二叉或羽狀,少為單一。羽軸上面略具淺縱溝,兩側(cè)邊稍隆起。
中國植物志:03(2):267
中等大小或相當(dāng)大的土生或生于巖石隙的常綠植物。根狀莖直立或橫臥至橫走,先端和葉柄基部被褐色、披針形、全緣的長鱗片;葉簇生,少為遠(yuǎn)生至近生。
荷葉鐵線蕨是鐵線蕨科,鐵線蕨屬草本植物。 多年生蕨類,高5-20cm。根狀莖短而直立。葉橢圓腎形,...
鐵線蕨(學(xué)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inn.)是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又名鐵絲草、少女的發(fā)絲、鐵線草、水豬毛土。其淡綠色薄...
一般放置在室內(nèi)明亮散射光處培養(yǎng),不能受強(qiáng)光直射,但也不能放在陰暗處培養(yǎng)。生長適溫為15~25℃,冬季在10℃以上能安全越冬。 雖然耐旱,但仍需充足的水分,且不宜過濕或過干,要保持盆土經(jīng)常濕潤。夏季每天...
Rhachidosorus mesosorus ( Makino) Ching——Aspidium mesosorus Makino2100433B
染色體基數(shù)x=40。
脆葉軸果蕨
臺灣軸果蕨
喜鈣軸果蕨
云貴軸果蕨
軸果蕨
軸果蕨屬
態(tài)孢子囊群短線形,或略呈新月形,單生于末回裂片基部上出小脈上側(cè),通常每裂片1條,在具羽狀脈的裂片上常有1-2對,緊靠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主脈,彼此幾并行;囊群蓋與孢子囊群同形,單生,厚膜質(zhì),稍膨脹,初為淺灰色或灰綠色,后多變?yōu)闇\褐色,全緣,宿存。孢子兩面型,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明顯,稍透明,表面不平,具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疣狀紋飾,其投影呈環(huán)形,或周壁形成少數(shù)闊片狀褶皺。
格式:pdf
大?。?span id="v3trxfb" class="single-tag-height">366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3
鐵線蕨分布廣泛,容易培養(yǎng),是觀察蕨類生活史的好材料。將經(jīng)過低溫處理(4℃)的鐵線蕨成熟孢子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上,在光照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5 d左右,孢子萌發(fā)后長成配子體,培養(yǎng)60 d左右,頸卵器內(nèi)的受精卵萌發(fā)長出幼孢子體。將鐵線蕨孢子接種到花盆內(nèi)的土壤上,在室內(nèi)培養(yǎng)2~3個月長成配子體,培養(yǎng)4~5個月長出幼孢子體。將培養(yǎng)基上的幼孢子體移栽到花盆土壤中可在室內(nèi)長期培養(yǎng),四季常青,孢子囊陸續(xù)分化、成熟。
格式:pdf
大?。?span id="7xz53zr" class="single-tag-height">36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4
本文報道蒜頭果、青皮木和華南青皮木的木材解剖特征以及對它們的三種木材分子進(jìn)行研究的結(jié)果。
根狀莖長而橫走或粗而橫臥,先端及葉柄基部密生鱗片;鱗片褐色,披針形,細(xì)篩孔狀,膜質(zhì),透明;葉近生。能育葉長50-60厘米;柄長20-40厘米,粗約2-3毫米,淺栗色或紅褐色,有光澤,基部以上無鱗片;葉片闊卵形至三角形,長30-40厘米,基部最寬,約15-25厘米,頂部急縮漸尖,下部二至三回羽狀一小羽片或末回小羽片羽裂;羽片斜展,有柄,長卵形至闊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一對最大,長15-20厘米,寬4.5-10厘米,柄長2-4厘米,一至二回羽狀一羽片或小羽片羽裂;小羽片8-15對,互生,近平展,卵狀三角形,基部不對稱(上側(cè)近截形,下側(cè)闊楔形),下部的有柄,通常下側(cè)小羽片較上側(cè)的長,長達(dá)8厘米,寬達(dá)3厘米,羽裂或近羽狀;裂片略斜展,卵狀三角形或矩圓形,圓鈍頭,羽狀淺裂至深裂或近羽狀,彼此以狹翅相連;末回羽片鈍頭,邊緣有淺鋸齒。葉脈兩面明顯,羽狀,小脈單一或分叉。葉兩面無毛,干后薄草質(zhì)或近膜質(zhì),綠色或褐綠色,葉軸、羽軸下部和葉柄同色,上部禾稈色,有光澤。孢子囊群及囊群蓋略呈新月狀,成熟時為長橢圓形,單生于末回裂片基部上側(cè)小脈下部,緊靠小羽片中肋或裂片主脈,囊群蓋初為灰綠色,后變?yōu)榛液稚?。孢子周壁具不?guī)則的疣狀紋飾。
分布于江蘇南部(宜興)、浙江北部(臨安)、湖北西部(巴東)。廣泛分布于日本,韓國也有。模式標(biāo)本采自日本。
葉簇生直立,密被腺狀毛,膜質(zhì),葉軸及羽軸有腺毛密生;孢子囊群小,每小裂片一個。我國產(chǎn)自臺灣、廣東、貴州等地。
稀子蕨系稀子蕨科植物稀子蕨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的全草。生于海拔800~2 100 m的谷底、溪邊、密林下。分布在松桃、印江、江口、錦屏、貴定、都勻、獨(dú)山、三都、雷山、貞豐、興義。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風(fēng)、活血作用。主治風(fēng)濕骨痛。含稀子蕨內(nèi)脂、稀子蕨素等化學(xué)成分。2100433B